2)第七十二章 七里香和薅羊毛_从选秀回锅肉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湿漉漉的,刚好就有阵风迎着面吹过来,整个感觉就刚好。

  “行,就这个吧。”

  然后呢,这个其实属于编曲方面的事情,他这边也就没多管,正式开始了曲子的录制:《七里香》的曲其实是不那么难的,和弦也用了常用的Am-F-G-C(6451)——以Am开头的和弦走向,是周董的一贯风格。

  也就是和叶青之前拿出的《晴天》一样。

  这种好处就是朗朗上口,贴合风格。坏处就是容易落于俗套,写出一首雷同的歌曲,然后丧失了自己的特色:叶青自诩是写不出来特别的。

  但谁叫对方是周杰伦呢?

  人家就是有这种本事用大众都有的东西,写出来不一样的作品。而这种不同,就从曲子上的一些细节上来调整。

  ...

  “诶,你看这有点意思啊?居然可以这样来搞定叠音的问题...”

  “对啊,很有趣的设计。”

  “这点他是怎么想出来这种写法的?你看啊,每隔两个连续音,他就换入下一个和声继续进行,这样完全就避免了叠音的问题,又能继续推动着歌曲往下走。”

  “是啊,这样来整个歌曲一下子还多了点变动的动机,反倒避免了太过工整带来的四平八稳的疲倦感,有意思多了...”

  田元最后感慨:“这种不断更替动机的感觉,真的...这小子在旋律写作上的能力真的是厉害,作曲这方面真的太强了。”

  看过谱子的人都对此颇为新奇,然后觉得不错,很有年轻人的创造力。

  但也整体算是在意料之中了。

  在他们看来,叶青满打满算开始学音乐也就不到三年。所以有底子写出来这种比较简单一点的曲子,又有非常灵活且抓人的推动,是属于惊讶但正常范围内的。

  那些一上来啥也不学,掏出一首《以父之名》的...

  这个逻辑性就不符合。

  咳咳,又吐槽了。

  话又说回来。

  《七里香》这首歌作曲很重要,但更重要的在于编曲:比如说一开始收集的风声,然后风铃的运用,包括马上跟着进入乐器振琴——振琴的音色跟木琴比较像,音色比吉他更加明朗清亮,并提前加入鼓点进入状态。

  这样这种夏天的感觉一下子就出来了:

  也就组成了这抓耳的前奏。

  可惜实际上操作起来,其实还是有很多难度上的东西不好达成——叶青自己不是什么编曲大师,更没有和周奶茶合作了太多次的钟兴民作为编曲,所以和田元的磨合还是比较痛苦的。

  这很正常,叶青甚至想过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多寻找可能适合的编曲老师。

  因为这个东西也不是说一定就要一成不变,合拍最重要。也许他们这里辛辛苦苦多少天出来的,人家三天就可以帮你弄好,何乐而不为呢?

  叶青对这事也很坦荡。

  他现在又是公司

  请收藏:https://m.quge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