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0章 128.平定内乱_四合院:随身一个游戏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30章128.平定内乱

  自从李永玄率二十万大军离开临安南征安南,宋朝就有人忍不住地跳出来想要作妖。

  宋帝不愿意被人架空,当成傀儡,尤其是他知道阎贵妃怀有身孕以后。

  朝廷里有些迂腐忠臣,看不得权臣掌握朝政。

  还有些人,别有用心。

  他们看到李永玄率军去远征安南,原本沉寂的心思便纷纷活跃了起来。

  虽然李永玄在宋军中的威望很高,也没有动用临安守军,还对各地驻军进行了整编,可是只要他远离临安,就会是一个朝廷拨乱反正的大好机会。

  前半个月,风平浪静,一切如故。

  后半个月,风波渐起,激流暗涌……

  朝中想要搞事的人担心李永玄半路得到消息,掉转船头率军杀回临安,始终都是不敢轻举妄动。

  他们不知道李永玄率领的水师每次靠岸补给,他都会传送到临安、锦城、绝情谷和身边人团聚,早就已经对朝廷里的动向一清二楚。

  朝廷中有不少人想要对付李永玄,李永玄也想找机会把隐藏的不安分因素尽早解决,免得将来在决战蒙古帝国的时候,出现幺蛾子。

  李永玄掌握朝政以后,就对朝廷决策机构进行重新改组。

  他创建了一个军机处,表面上决策军事决议,实际上民事、刑事、财政、军事和人事无所不包,事无不统。

  作为武将,李永玄在朝廷的行政序列中没有合适的职位,于是把朝廷的决策场所转到他的私宅,掌三省印绶,代行三省之权。

  他以枢密使的名义执掌军政大权,代行皇帝的决策之权,代行最高决策权的方式就是代行御笔。

  御笔制度由宋朝开始,皇帝绕开宰相直接发布指挥命令,彰显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

  很多权臣,都是通行御笔成为朝廷的决策者,把握朝政。

  两宋时期,先后有几个权相诞生:北宋秦桧,南宋韩侂胄、史弥远等。

  史弥远才死去十多年,正因如此,朝廷上下对李永玄掌握朝政的反应,才没有表现得那么激烈。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李永玄率军不断地收复失地,赶走蒙古军,让他在军中、民间、朝堂威望暴涨,很多人都希望他能掌权。

  为了确保他作出的决策的合情、合理、合法,李永玄从朝中挑选人才作为军机大臣以参知政事,提供建议,作为参考。

  他先跟看好的大臣进行面见约谈,觉得合适,再用移魂大法进行考验。

  不合适的,全部淘汰;条件符合,没有问题,才能通过。

  经过筛选,李永玄发掘出来不少的优秀人才:赵葵、吴潜、程元凤、董槐、谢方叔、郑清之等,还提拔了大量的人才一同参与政事。

  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李永玄与军机大臣、军机知事和其他京朝官展开多层次对话。

  既保证了他信息通畅,又充分地

  请收藏:https://m.quge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