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52章 第 252 章_戏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文哥儿对朱厚照进行深刻的思想教育,表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成熟的孩子不应该给别人当跟屁虫。

  跟别人出去有什么意思,自己做规划才有意思!

  你看我哥要去河西走廊玩,我哭着闹着要跟去了吗?没有吧!所以我是成熟的大孩子,你朱三岁不行,幼稚,不成熟!

  小孩子是最想装成大人的,尤其是朱厚照这种倔脾气。

  一听文哥儿说他幼稚,他马上不高兴了。

  朱厚照生气地道:“孤才不跟你去!”

  文哥儿听到这个答案,满意地点点头。

  反正只要朱三岁不跟着他出去,责任就不在他了!

  以后的事就让以后的东宫班底去苦恼吧,他只是个平平无奇的学前教育代课老师罢了,都没有正式编制的!

  拐太子出宫到处跑这个话题过于危险,文哥儿也就不和朱厚照多聊了。

  他提笔给朱厚照写出了“陟罚臧否”四个字,表示这就是接下来他们要学习的新成语。

  至于为什么不选“三顾茅庐”这种更简单的词儿,那当然是因为“陟罚臧否”更有深度、更有难度,更适合拿来为难朱三岁,彻底转移他的注意力!

  朱厚照小眉头皱成一团,这四个字里面他只认识“罚”和“否”!

  关键是他念出来后,文哥儿还跟他说这个否是“否极泰来”的那个否,和他平时说的不一样。

  文哥儿还问他:“知道否极泰来里面的否和泰分别是什么意思吗?”

  外面阳光还不错,天气也挺暖和,他们的沙池已经被东宫小工部的人打理得齐齐整整。

  文哥儿招呼朱厚照到外面晒着冬末暖阳玩沙子,顺便给朱厚照讲起了《易经》。

  《易经》据传是周王朝统治阶级用来占卜的卜筮书。

  那时候识字的人少,记录文字的载体也少,且可能还带有那么一点垄断这门学问、不让外人窥探的想法,所以里面的卦辞十分地简明扼要,读来甚至有种玄之又玄的感觉。

  古往今来靠解读这本书讨生活——甚至升官发财或名留青史的人多不胜数,可谓是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本《易经》!

  负责记录讲课内容的女史听到文哥儿给太子介绍起《易经》来,一下子愣住了。

  不是说今天要讲《出师表》和三国相关的内人吗?怎么又讲起《易经》来了?

  不过这种话文哥儿是不会光明正大说出口的,他一本正经地给朱厚照瞎掰,表示诸葛亮明显就是个《易经》爱好者!

  你看看他说个赏罚分明,还要说成“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说他没读过《易经》都让人很难相信。

  还有他的成名作你知道是什么吗?听听老杜(杜甫)是怎么夸的吧,“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据传八阵图乃是聚石成堆,排成星罗棋布的六十四堆,听着是不是很熟悉?

  按照古人的观念,世间万物分

  请收藏:https://m.quge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