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二章 第一个专利_重生从小作坊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带,比山县现在的更先进点。

  这两样东西没什么技术含量,和捆粉条机器差不多,老师傅一眼就明白的东西。

  而且打造这样的机器,费时费力费功夫,还挣不了多少钱。

  有的粉条户为了省这点钱,都是自己买了铁板照着别人的焊了。

  闫王庄的还好点,四五十户做粉条的输送带都向闫俊家下了订单。

  一条输送带赚500,加起来还没挣3万块钱,要不是杨晓鹏拦着,闫俊都不准备接这活。(暗笑…)

  闫俊估计,以后搅面机弄不好,闫王庄也有人会自己焊。

  看到王庆军不感兴趣,闫俊让他仔细看,原来还有一个接面团的机器。

  王庆军眼睛一亮,做生意还是得做你有,别人没有,而且还是必须品。

  他搓了一下手,“小俊你这是?”

  “刚发明的,已经再申请专利,这东西结构复杂,不易模仿!”

  “不知道这次你图纸还卖不卖?还是卖专利?”

  闫俊笑了笑,“王叔,这次做代理,图纸是不可能的了。

  而且我们也不怕有人山寨,就算他们研究出来了,也得一个多月,到那时,嘿…”

  王庆军有点失望,抬头看着微笑的闫俊,心里感慨万千:你一个大学生不好好出去打工,回来给俺们这老农民抢食!

  不是好人啊!

  这机器肯定挣钱,可惜大头又被这娃子挣走了。

  心里想着是一回事,嘴上说起来都是客气话,“俊啊,你也帮帮你王叔,我这俩儿子刚分家,给他们置办设备,王叔现在缺钱啊!”

  闫俊心里一乐,钱这东西,谁不缺?

  “王叔,现在我这接面团机器才开始生产,你要是感兴趣,咱们就谈谈价格。”

  来的时候,闫俊、闫大海和杨晓鹏他们三个人就商量好了,按照这个机器可以顶替一个工人,工人每天按60块钱,一年算200天,就是1200块钱。

  但人工会涨价,这个也得算里面。

  机器本身材料是600,人工打磨,一小时两台,算100。

  这样算成本700块钱,闫俊准备卖一台机子2000块钱,再贵的话,人家还不如请个工人,还能干别的活。

  其实接面团这个工作,在天气冷的时候还挺不错,因为整天站在开水锅前,但是夏天天热的时候,你们想一想,想起来就能出一身汗。

  说实话,以前闫俊就是干这个工位的,夏天的时候,一天下来,能喝一大桶水,人都快烤熟了!

  杨晓鹏这次没有和闫俊抬杠,闫俊按分成比列,一台机子给他500块钱,当然那俩工人就按月发工资2500。

  当然这活也干不了多长,像闫王庄,总共就50多家下粉条。

  和王老板谈了半天,价格还是2000块钱一个卖给他,等后天晴天的时候粉条生产,闫俊会带过来50台。

  至于王老板卖多少钱,闫俊是不准备插手。

  事情说完了,王老板拿出了一个漏瓢,还有一个得现场加工。闫俊问他要不要回避,王老板自信一笑,“不用!”

  确实不用回避,光在篮球横截面那么大的不锈钢板上平均压出来100个孔,没有经验真做不成,除非用数控机床。

  而一台数控机床得多少钱,做多少漏瓢能回本?

  不合算!

  等王庆军做完,天也快黑了,闫俊谢绝了他请客,还是回家了。

  没想到刚到家,就碰到了前世的“人精”来家里了。

  闫俊真想扭头走,可又怕闫大海他们俩答应了“人精”的过分要求,犹豫了一下还是打了声招呼。

  请收藏:https://m.quge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