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二章 就藩辽东(4)_靖难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少钱?”

  这些官员都是见过市面的人,见朱植这么问,知道话里有话,杨荣回道:“可要五两银子?”

  朱植道:“五两可以买到两条,这样一条上好的紫貂皮在市面上只买二两银子。”官员不禁啧啧称奇。

  朱植接着道:“由此看来,辽东商业的问题有三,一是货物以土特产为主,非经加工产品,卖不上价钱,就如这块紫貂皮;二、商路不通,商人们不愿意到辽东做买卖。就拿我下午在城门口看见一名小吏在收了厘金之后还要收什么炭敬,而且要收现银或实物……叶将军,先别着急解释。本王知道这些小吏平时俸禄也不多,也有他们的苦衷。但事实上这种做法会影响到商人们来做买卖的热情;第三,就是安全问题,众所周知,盐业是最赚钱的买卖之一,但倭寇使得辽东抱着这个金窝窝却在受穷。”

  朱植说的这些都是一个商业基础的问题,至于发展工业的后续问题,他自己也没想出更好的计划。不过朱植这么一说,已经让众人频频点头。最让叶旺、赵羽、姚善感到惊奇的是,这位王爷居然懂得自己跑到大街上微服私访,通过调查获得直接的感受。

  朱植问道:“那么如何改善辽东商业,大家是否有好的建议?”众人面面相觑,在这个年代商人是什么,是连丝绸都不能穿的“下等人”,虽然有钱,但在社会上屡遭白眼的一个阶层,士人们提起商人无不一脸不屑,如果说宋朝还因为商人给国家创造税收地位尚可,那到了明朝可是一落千丈。所以这些读了无数圣贤书的儒生们一提起商业都大眼瞪小眼,傻了眼。

  朱植无奈地启发道:“本王只是举个例子,比如这个紫貂皮,如果用紫貂皮做成大衣或者袍子在京城出售,会值多少钱?”、

  杨荣最快反应过来:“一件全部用紫貂皮做成的大衣,在京城里起码卖几百两银子。”

  朱植道:“对,如果在辽东有那么一家作坊做出大衣,算十只紫貂做一件大衣,成本就是二十两银子,算上裁缝工钱,场地开支,运费,税收,一件大衣顶多只要二十一二两银子,如果在京城贩卖,起码也值百两银子,这里是多少倍的利润。大家看,只卖皮毛和将皮毛生产成衣服之后区别有多大?”大家都是聪明人,经朱植那么一提醒,眼睛立刻亮了起来,他们都奇怪,这位衣来伸手,饭来张嘴的王爷怎么懂得这些?

  朱植笑道:“本王只是随便瞎想,这需要大家举一反三,多为辽东的土特产想想办法。或者我们可以哪天可以找来商人让他们一同出主意。”经朱植这么一提醒,下面的想法立刻多了起来,有的说可以把粮食酿成酒,有的说可以把木头制成家具。朱植在一旁微微笑着,由这一点突破就可以把辽东的手

  请收藏:https://m.quge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