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36章 他是不是有些飘啊_全科医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血病病人,大约是3600人左右,安泰医院未来的前景肯定要光明,他的目标是收治6000到7000人。

  因为白血病人最短的住院周期是30天,那么,一年收治6千到7千人,确实需要300张床位。

  潘涛在津城一院每年是3、4千病人,他拥有的病床是500张,主要是病人住院周期太长。

  现在缩短了住院时间,安泰医院准备300张床位,基本上可以满足需要。

  “刘牧樵,问题来了,骨髓不够用啊。您门路广,可不可以每年给我提供两三个骨髓?”

  这一天,潘涛的论文发表了,中华《血液病学》期刊刊登了蟠桃的论文,并且是冠以“特约”俩字,他来向刘牧樵汇报。

  本来,他准备和刘牧樵合作写这篇文章,刘牧樵拒绝了。

  “我不要冠名,更不要说我是骨髓提供者,你要保密。”刘牧樵当时就这么说的。

  今天,他把文章拿来给刘牧樵看。

  这是一个成果,很大的成果,要是满足了骨髓的供应,就等于是攻克了白血病的治疗。

  他的骨髓干细胞培养只能用半年,因为细胞的增殖,在体外是有限制的,不能无限制地在体外繁殖。

  潘涛院士原来也寄希望于从治愈的患者身上获得骨髓,可是,失望了,他们移植干细胞后,经过一段时期的繁殖,患者身上的骨髓细胞又出现了他本人的抗原标记。

  这样就只有一条路了,只能通过刘牧樵获得无抗原标记的骨髓细胞。

  刘牧樵苦笑着说:“一年需要多少?”

  潘涛院士说:“节约点,两三个标准单位吧。”

  刘牧樵想了想,两个单位不难,不就是献两次骨髓吗?

  献骨髓比鲜血稍微复杂一点,但是,总体来说,对人体是无害的,刘牧樵这种身体,一年献4次也不会有问题。

  “我把病人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使用原来的移植方法,另一部分,配型困难的,或者分型预后很差的,我就用你提供的骨髓培养液。”

  潘涛解释。

  刘牧樵点头说:“我也只能答应你每年给你提供两个标准单位骨髓,多了不行,我也弄不到。”

  潘教授喜出望外,他其实根本就没有想到,刘牧樵会有稳定的骨髓供应。

  “哪还有什么可说的?足够了,足够了,我要很好地利用这个机会,把血液科做成最大的专科。”

  潘涛很庆幸自己的决策,来安泰医院是对的,当时,他为了得到刘牧樵那一个单位的骨髓,答应来安泰医院工作,他根本没想到刘牧樵还能搞到第二份,更没想到他每年能够给他两个单位。

  太令人振奋了,完全可以放手一搏,建立国内最大的血液科完全具备条件。

  实现这个目标有两个条件,一是他潘涛院士的名气,二是安泰医院血液科有可以不配型的骨髓,并且,过去移植成功率很低的几种白血病,在这里治愈的机会打了很多。

  潘涛院士打了鸡血一样回到科室,他又开始着手安排第二批病人进院移植了。

  这一次,他准备移植的病人数量增加了一倍多,72个人。

  刘牧樵接到孙涛的电话,孙涛说,“刘牧樵,不知道潘涛哪来的信心,这老家伙竟然限定我,在3个月内满足他300张床位的要求。你说,他是不是有些飘啊。”

  ?1639657295

  请收藏:https://m.quge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