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一十三章:英雄所见略同_回到古代做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大顺何惧契丹?朕把杨卿调度回来,一来是迫于辽国的压力,二来则是出于这等心思,杨卿可明白朕的心思?”

  杨文广明白了,这是要他著书立传啊!犹豫了一下,说道:“老将虽识字,可写兵书,恐怕有心无力……”

  陆承启摆了摆手,说道:“杨卿不必妄自菲薄,你的经验,方才是最重要的。至于文笔,朕早有安排。杨卿可知《武经总要》一书?”

  此乃大顺官修的一部军事著作,元绶帝时文臣曾公亮和丁度,两人奉皇帝之命用了五年的时间编成。文人编撰武书,本来就有些牵强,毕竟很多东西都是臆测的,并不是亲身经历过。而《武经总要》作为武将必学的教材,实在有些拙劣,还不如皇家军校的《步兵操典》呢!当然,这里面说的是超前的战略思想,而不是兵法上面的总结。要论兵法,陆承启这粗糙的《步兵操典》,又如何比得上《孙子兵法》、《吴起兵法》这些经典兵书?

  陆承启要杨文广编书,只是想最大利用杨文广的经验罢了。杨文广见多识广,哪里会不知道小皇帝的意图,当即说道:“《武经总要》乃是先皇登基后不久,下旨编著的,老将自是知道。”

  “此书两位编撰大臣,丁度丁公雅已然仙逝,曾公亮曾明仲却尚在朝中任参知政事。朕欲使杨卿与曾卿,一同修编《武经总要》,不知杨卿意下如何?”陆承启缓缓说出自己的企图,他这么做,不过是想让《武经总要》更完善一些,能成为一本真正的教科书,把一些经典战役都编撰进去,好为日后皇家军校的学员提供借鉴。

  杨文广心中苦笑:“这皇上是不知道文臣与武将的隔阂啊,莫说一根筋的曾公亮不肯配合,就是他不敢抗旨,肯定也会给我脸色看。唉,人人都道京官好,可武人任京官,其中苦楚,有谁人能知?”

  心中吐槽归吐槽,杨文广作为一个臣子,还是一个很忠心的臣子,陆承启的旨意,他是非接不可。他早有预料,到长安任职,肯定会一路坎坷。可偏偏没想到,还未曾上任,小皇帝就丢给他一个异常棘手的差事。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杨文广被派去编书,倒也免去了很多麻烦。比如文臣对他的蔑视,以及一系列的不公正对待之类的。杨文广来不及揣摩出其中的好处与弊端,就只能一躬身说道:“末将遵旨!”

  陆承启打趣道:“杨卿都成了枢密直学士了,怎么还自称末将?”

  杨文广一本正经地说道:“老将戎马一生,便是披着文臣的常服,也不是文臣,何必自欺欺人?”

  陆承启哈哈大笑,转移了对象:“王卿,你便不用回皇家军校了,好好陪你的未婚妻去罢。但说好了,欠下的课程,你得给朕补上,朕让狄卿都记着呢!”

  王韶

  请收藏:https://m.quge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