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五六章:事故?_唐朝最佳闲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个东西,一次铺设可修建十多米的距离,然后进行拼接,一日间便可铺设四五里的距离……”

  工地上,一个工部的官员指着正在吊装铁轨的设备介绍着。

  设备是经过改装的,样子很丑,没有进行任何的美化,除了自身的动力以外,没有任何的自动化象征。

  整个设备,除了一个火车头,以及数节装载着集成铁轨的车厢以外……

  怎么说呢,一个模样很丑的铁家伙。

  身前身后,包括它的身上,聚集着一个个忙碌到爆的工人们。

  最为忙碌的是铁匠,一个人力推动的车子上,架着一个巨大的火炉,靠近附近就能感觉到周围的温度烘烤的令人难受,甚至有些难以呼吸的感觉。

  每当一段铁轨被铺设对接上去,并且完成矫正以后,铁匠就需要赶紧钻进去进行检查衔接口的问题,然后就是固定磨具,取出钢水,直接顺着磨具倒进去。

  之后便是打磨,至于铁水直接连接是否可以保证其坚固度,这个在最开始的时候的确有很大的问题。

  甚至出现了火车经过之后,铁轨竟然出现裂痕的痕迹。

  不过这都是在试验的时候发现的问题,现在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解决的办法?

  很简单,将两节需要拼接的铁轨做成一个凹凸口,两者大小可以吻合,并且在凹凸口接触的部位,预留下一个孔,使其连接后可以从上面看到下面的路基。

  然后将一块材质较硬的钢材塞进去,大约只占这个口的三分之一大小,磨具将底部固定,封死,再从上面倒入钢水,使其融为一体。

  这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则是对连接口处的缝隙进行浇灌钢水进行连接。

  但这样的强度依旧远远不够支撑火车那巨大的重量长时间的使用。

  所以还有第三步,两节铁轨相交的部位,会被撒上一些铁粉和铝粉,当前两个步骤完成之后,就会在连接处用特制的炉子给密封起来,然后用焦炭去烧,在烧红之后继续烧下去,大约一个时辰后,将炉子取下,在用铁锤,用古老的方法一次次的锻造,使其保证平行即可。

  放在后世,这样的拼接必然是不合格的,但是在这个时代,这样的拼接技术却是最先进的,凹凸处能够使其更加密切的连接在一起,孔洞加入钢棍,加入钢水,这是第二个支撑点,三步棋下,长洛铁路开通将近两年,也没见有哪段铁轨直接被压开的。

  在修建铁路的道路上,大唐是越走越远,越来越有经验。

  所以,介绍起来,这位工部的官员脸上也是异常的骄傲,这些可不是科学院搞出来的,而是他们最先提的点子,并且用最原始的方法进行的试验,之后科学院更是借鉴了他们这种思路,并且用了更强大的技术和设备,造出了这台设备。

  虽然依旧需要人力去推动,但通过

  请收藏:https://m.quge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