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一一章:一趟百贯_唐朝最佳闲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国家要想发展,其实也只能这么做,没有其他的捷径可以去选择。

  而一般情况下在面临这种情况的时候,只有两个选择,如果人才可以跟的上,那就提拔大量适合当下时代的人才顶上来,虽然短暂来看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但那只是因为个人经验原因导致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经验的积累,从长远来看,这种方法是最适合的,也是大多数人选择的路子。

  而另一种选择,则是放缓现在的速度,而这种决定所发生的原因,是因为当下的官员无法转变思维方式,而年青一代又一时半会儿的顶不上来,所以只能放缓速度,暂时的做一个缓冲,等新一代成长起来在提速。

  两者各有各的好处,但是很显然,大唐现在所处的环境,就是第二个。

  短时间内飞速的发展,其带来的必然结果必定是人才的短缺。

  这一点不仅仅只是在李靖身上出现了,内阁成员中,除了马周的感觉还算好一些,其他的大臣多多少少的都有这种感觉。

  不是某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多方原因加在一起所导致的问题。

  而这,又是个无解的问题,除了时间能够解决以外,其他任何方式都很难解决这个问题。

  而这,又至少需要二十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够彻底的解决。

  李元吉并没有在军校内多待,观看了学员的训练,跟李靖聊了会儿天,吩咐了一些事情,又让这些学员们近期写出一个自己的训练纲要。

  对于他们来说,写这么一个训练纲要的难度并不大,只要认真去思考,认真去总结自己这大半年内所学到的知识,都可以写出这么一份训练纲要来。

  长安城外,人山人海。

  两座并列的车站,两个完全不同的景象,唯一相同的地方,就是车站各停靠着一列火车,和围着大量围观的人群。

  不同的是,两边的场景并不一样。

  货运车站那边,场站内堆积着密密麻麻的货物,全部都是按照要求打好包的货物。

  更准确的说,是客商们按照自己货物规格的大小,到车站去提前报备,然后等通知,领取相应的物资箱,将货物装入物资箱内,然后封箱,在将其搬运至车站。

  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要多此一举,在此之前,他们运输货物的时候,很少会用这种箱子,大多数都是直接累积上去,只有那些易碎,怕挤压的商品才会用箱子来保护。

  而货运车站内,大量的苦力正在挥汗如雨的搬运着一件件的货物。

  不过相比起以前而言,现在他们虽然依旧是干着体力活,而且需要搬运的货物也比以前多了很多,但却有一种方式可以让他们节省一些力气。

  站台的高度与货车车厢的高度相同,一块厚厚的铁板,连接着站台与车厢之间的缝隙。

  一台台小小的板车上,装载着数

  请收藏:https://m.quge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