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六三章:读出来的未来_唐朝最佳闲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确定了目标之后,后续的事情就相对简单了一些。

  不过涉及到数万人的事情,所以还是显的忙碌了许多。

  先是办理了退役的手续,就是兵部备案,发放退役的凭证,然后就可以等着领钱离开了。

  然后是办理留下的手续,这个相对更为麻烦一些,因为涉及到授衔等问题。

  但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之后,在正旦前的二十天,还是将这数万人的事情全部解决了。

  虽然不敢保证每个人都能够回到家中去过年,但起码大部分人是没问题的。

  一下子几万人提了士级,自然不可能像以前那样将他们安置在一起。

  这些都是在近期参与过战争的人,虽然有些人可能还不太适合担任伙长,但至少他们的战斗经验是可以帮助大多数人的。

  倒不是说那些没有参加战斗的部队,在个人能力方面就不如他们这些人。

  而是因为这次的战争,其实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换句话说,远征军这次在战场上积累的经验,正是其他部队紧缺的。

  或许这种经验要不了多久就会被淘汰,但部队跟科学院没什么区别,都是个必须要时刻保持警惕,想尽一切办法完善自我的地方。

  所以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创造,不断的淘汰,在这两个地方基本是一样的。

  将士们是回家了,可是队正以上的军官,却留了下来。

  因为他们手下将来的去处,将由他们来决定。

  所以,这个年对于他们来说,注定是不可能清闲的。

  而他们所需要面对的,是一份份冷冰冰的资料,上面写满了每一个战士,每一个伙长、伍长的战绩,特长等资料。

  每一个队正需要做的,就是按照上级的要求,将自己下面的士兵根据资料进行分类,什么样类型的人,就将资料放进哪一种类型中去,以便于后续的分配管理。

  当然了,这么庞大的工作,仅仅只是依靠这些人来完成,显然是有些难度的。

  于是,那些临时工性质的军校生,再一次成为了一块砖。

  一百多人被分散在各处,一个人平均需要负责二三十个队的资料,除了需要收集,还需要进行甄别,以防止资料归档错误等问题的发生。

  至于为什么选择这些军校生来干这些事,原因很简单。

  用后世的话来说,这些都属于高学历人才,比起那些连读一封信都要结结巴巴的大老粗们而言,这些军校生出口成章那已经成为了常态。

  加上这是第一批从民间招募的军校生,而且注定了他们从毕业开始,就要高人一步。

  李元吉不想砸了自己的招牌,那么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给这些军校生开小灶,让他们接触的更多,学习的更多,等他们到了部队以后,唯一欠缺的,只能是实战经验。

  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军校生的含金量,才能确保更

  请收藏:https://m.quge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