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五十七章:强盗条件_我的重生太稳健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八十年代推出了8086处理器,也是史上第一款x86处理器抢得先机,在产品上AMD根本没得打。

  这时候要提一提IBM公司,作为长达接近一个世纪的IT公司介入,促成AMD获得了因特尔的技术授权,沦为英特尔的代工厂。

  也就在这个时候,为AMD带来了难得的发展良机。

  后来,英特尔推出了80386处理器,单方面撕毁合约,不再给AMD提供技术授权。

  原因很简单,我吃独食多好。

  最终两家对簿公堂。这次事件让AMD明白了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不是长久之计。

  九十年代,英特尔奔腾处理器问世,从此AMD长期活在英特尔的巨大阴影下。

  AMD知耻后勇在99年推出k7,也就是速龙,成为表面参数上最快的x86处理器,同时率先推行64位的概念,激进的AMD终于找回点面子,稍微夺回了点主动权。

  可因特尔哪受得了这个气?

  从AMD公司的K7处理器面世开始,因特尔把所有业务中心投放在研发领域。

  在全美设置了多个实验室,甚至在其他国家也为数不少。

  也正是这种原因,因特尔的实验室之间完全没有联系,实验室的中枢体系全掌握在因特尔三个总裁手里,每人负责一个方向。

  而刘清平所在西雅图的试验项目就是其中之一。

  而方启博的目标,是要介入因特尔和AMD两个公司,就算不能成为主导人,也要慢慢变成举足轻重的股东之一。

  这是一早就有的打算,目标还包含苹果公司。

  毕竟这些公司你想在市场上击溃、在技术上打败,几乎没有可能,再说如果要进行这样的操作,美国官方的力量一定会介入,这可不是一家民营企业可以抗衡的。

  所以方启博的计划和目标是步步蚕食,达到稳扎稳打的目的。

  而如今,ph项目就是一个契机。

  因为往后两个公司的走向,他已经回忆的八九不离十了。

  因特尔的奔四,在市场上虽然没有把AMD再次逼向墙角,可是也流露出了多年的王者气息,给AMD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而AMD彻底扬眉吐气,是在2004年底推出3600+到5500+的双核CPU,才算找回了市场主动权。

  这就是方启博可以介入的关键截点。

  现在是2003年,距离AMD发布双核处理器还有一年多的时间,按照时间截点计算,估计AMD公司现在还没有开核概念,依旧在核心技术上不断探秘如何让速龙更稳定。

  而方启博早在跟刘清平计划反水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了拿捏半导体行业的关键,于是授意当时还在韩国负责游戏的邵杰前往美国,暗中跟AMD的工程师进行接触。

  所以企鹅公司的何彪出差到韩国的时候,发现韩国的启博科技人去楼空,根本见不到人影。

  邵杰在美国的进展很顺利,从AMD一个华裔工程师接受条件开始,拔萝卜带出泥一样,拿下十六个人的团队。

  随后,这个团队被邵杰安排在星加坡,耗费了五亿美元,终于把方启博要的东西给做出来了。

  双核,全球PC行业的全面更新换代的一次重大历史,也是让AMD将因特尔公司抛在身后很大距离的几年,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所以这就是方启博敢让杨志远提出所谓的“强盗”条件。

  请收藏:https://m.quge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