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百六十四)“不务正业”的海军造舰局长_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卡洛夫在组建第二太平洋舰队的时候,尽量挑选那些战斗力较高的舰艇,但即使是这些新接收不久的军舰,存在的问题也够他喝一壶的了

  马卡洛夫的第二太平洋舰队的主力是13战列舰,但它们却是新旧舰艇混合的大杂烩,而且各自的弱点还都不少。象五艘“博罗季诺”级战列舰,它们的设计吨位是135oo,但是因为俄国造舰的“重传统”,使得它们在建造的过程中被大大的增加了吨位。“博罗季诺”级战列舰的吃水过设计不少于2尺,因此当它在跨越地球的航行中装满煤的时候就接近17ooo:了,但是让马卡洛夫感到“欣慰”的是,至少作为压舱物的煤增加了它们航行时的稳定性!这一重的结果一部分是因为俄国官员的低能,另一部分则是因为俄国的船舶设计师们喜欢在有限的空间内安装尽可能多的武器。

  “博罗季诺”级战列舰的主要武器是3o5毫米主炮,分别安装于舰尾的两个电驱动的双联装炮塔中。12门152毫米炮安放在每侧各个的双联炮塔中。如果操作和使用得当,这些152毫米炮的射程其实可以过3o5毫米的主炮。对付雷击舰袭击的则是每侧各1c门的76毫米射炮,但由于安放在甲板之下,因此在航行中能起的实际作用有限,尤其是在“载”的时候。“博罗季诺”级战列舰向它的法国前辈“太子”号战列舰一样设计成了经典的法国式“舷侧内倾”的样式,并且应用了进口的最新式克虏伯表面硬化碳钢装甲板。主装甲带覆盖全舰,中央装甲板厚19o毫米,舰尾装甲厚1c2毫米,这在19o5年的时候还算勉强的符合战列舰的防护标准。

  但减薄的装甲并没有给该级舰带来特别的高,尽管外国人好象都害怕俄国的“高”战舰。“博罗季诺”级战列舰采用2o座贝尔维尔式锅炉和常规的往复式蒸汽引擎,在通常状况下最大航可以达到175节,但在“载”时则会降低。尽管是崭新的军舰它们最大的问题还是故障,象“博罗季诺”号和“鹰”号都刚建成不久,许多结构上的缺陷和机器中的隐患还未能改正(这些属于“磨合”的问题需要时间来解决,可沙皇没有给这个时间,而“鹰”号的舵机始终就没正常过使它在航行中故障累累、问题连连,在装煤或遇上风暴时它甚至难以保持舰身的平衡!

  而且在马卡洛夫看来,缩窄了装甲带以避免“太子”号航行时出现的那种不稳定问题是极为愚蠢的,因为装甲带仅高于水线不多,在“载”的时候会变得更低得水线缺乏有效的防护,而这在战斗中则会导致致命的后果。

  马卡洛夫拒绝以“苏沃洛夫公爵”号为自己的旗舰而坚持以“太子”号为旗舰,可能主要

  请收藏:https://m.quge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