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百零八)国歌_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了和国际接轨,清代传统的插孔雀毛式的官帽也都废弃不用了,根据“华夏共和国”的典制规定,军装制服采用的都是西式带檐的军帽,以金线装饰,帽徽为则为盘龙华表国徽,比清朝的那些凉帽暖帽顶子看上去要精神多了。(本章由转载發佈)

  为什么要采用西方军服的式样,其实也都是孙纲的“创意”。

  他的目的,是为了要籍此提高军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改变中国传统的“重文轻武”的观念。

  中国由于处于皇权至上的封建社会的时间太长了,由宋代开始,形成了特有的“重文轻武”的思想观念,究其原因,无怪乎皇帝怕手下的军人武将造反,危及皇权而已。

  这种“重文轻武”的思想被宋以后的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所“继承”,到了清代晚期,所产生的严重后果,已经在历次对外战争中得到证明了。

  曾经有外国人评价过说,“中华帝国之所以一直能够持续到今日,并非是由于任何先进的军事技术;相反的,以它掌握的疆域和资源来说,在大多数时间中,它在战争中的表现都是虚弱无力的。”虽然说的不一定完全对,但这个“重文轻武”观念造成的恶劣影响却是毫无疑问的。

  孙纲在给政务院的建议中引经据典的说,“西国仕途,武重于文。盖能武者必能文,而能文者未必能武;合文于武,故第以武名而武重矣。中国初设水师,官员多居武职,以其职掌武事故也。夫因其职掌武事而授以武职可也,授以武职而令文武兼全之才士同于引重挽强之粗人,则万不可也。中国重文轻武之风,积重难返,凡居武职者,不复问其才学者何。即睥睨而不屑为伍,甚有数年充当管驾之员,一二语与长官龃龉而立受扑责,反不如从九之未入班者,此习俗使其然也前甲午、丁酉、己亥诸役,官民闻有寇至。皆震骇失色,莫以为计;每闻前线兵覆,皆痛哭流泪不止,以为国家将亡;而胜报传来,则欢呼雀跃,奔走相告,牺牲之海6将士,莫不尊崇有加,此情势使然也。今莫不若以军服之庄严威肃以醒民众。使我民得识文武皆为国之重务,不可偏废之,则我民尚武之风可复。而民气亦当得振刷。”

  孙纲的提议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于是就有了这种新式的制服,成为了中国的主要官服和军服的式样。

  除了“断易服”的法令外,“华夏共和国”政务院又公布了一些其它的革除陋习的法令,比如说禁止妇女缠脚束胸,禁止溺杀女婴,以及禁止吸食鸦片,等等。

  由于鸦片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已经引起了中国朝野上下广泛地共识,对于禁止鸦片。政务院专门公布了相关的法令,命令在全国范围内减少罂粟的种植,在十年之内彻底禁绝,禁止吸食鸦

  请收藏:https://m.quge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