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章 南迁之议_皇兄何故造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到,她也带着几分不解,看了看金英。

  于是稍稍放心下来。

  看来他猜得没错,太后是心中有这个想法的。

  但是同时,徐珵也感到无比的疑惑。

  既然他都能猜得到太后的心思。

  金英作为宫中内官,不可能不知道太后的想法,又何以如此激烈反对?

  徐珵一时之间想不通透,又被金英的气势镇住,一时之间竟愣在了当场。

  朱祁钰坐在一旁,将徐珵的诸般表现都收入眼中,大略也猜出了他心中想法。

  应当说,徐珵的做法并算不得错。

  有先例可循,有局势所迫,他又巧妙的托以天象,算是面子里子都算计到了。

  但是……

  凡事最怕的就是这两个字。

  朱祁钰不得不说。

  现在的徐珵,还是太嫩了。

  和以后策划夺门之变的徐有贞,根本不是一个段位的。

  他毕竟才在翰林院观政不久,尚未真正参与过朝政。

  所以理所当然的,他并不能真正的站在金英深涉朝政的大佬的角度看问题。

  徐珵只以为自己将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却殊不知,自己这区区几句话,险些将殿中诸人都得罪遍了……

  随着金英的一声厉喝,大殿中的气氛也变得紧张而激烈起来。

  首先站出来的,是礼部尚书胡濙,他也是资格极深的一位老大人,自建文年间便以入仕,深受太宗皇帝信重。

  众所周知,最先开始提出定都北京的,就是太宗皇帝。

  “此事断断不可,先太宗文皇帝陛下定都北京,我大明历代先皇陵寝宗庙皆在于此,足可见太宗陛下之心,便是希望后世子孙坚守于此,擅自迁都,岂非违背太宗陛下圣命?”

  胡濙的话说得相对没有金英口气激烈,但是份量却不可同日而语。

  且不说提出的理由,是违背太宗遗命,单是他老人家的身份地位,便不容轻忽。

  虽然说如今百官之首,乃是吏部天官,大冢宰王直。

  但是胡濙除了礼部尚书之外,还有一个极特殊的身份,那就是先皇遗命的五位辅政大臣之一。

  虽然因着他老人家已是七十四岁高龄,这些年甚少插手朝事。

  可随着三杨个个凋零,英国公生死不知。

  如今还在朝的辅政大臣,竟只剩了他老人家一位。

  他若不开口则罢了。

  但凡开口,份量决不低于百官之首的吏部尚书王直。

  这便是徐珵所犯的第一个错误!

  徐珵立功心切,却未曾想到一件事情。

  那就是,现在朝中健在的大佬们当中,多为太宗陛下和先皇一手提拔,皆是坚定的北京定都支持者。

  别说现在只是孙太后心中,可能有那么点小苗头。

  便是真正的天子想要推动此事,都未必容易。

  虽说如今情况特殊,但迁都之事,牵扯到方方面面。

  绝非孙太后或者是朱祁钰能够一言而定的事情。

  第二个站出来的是都察院左都御

  请收藏:https://m.quge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