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三章老汪家_重生八十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做人还是真诚一点比较好。本来就没有宗教上的信仰,对生活上的事情再不热情,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和老汪教劲更是幼稚,人家都那么大岁数了,何必呢。

  本以为提两斤白糖到老汪家里,这事儿就解决了。没想到老汪火气这么大,扣着通知书就是不给,还说什么不给国家送祸害。什么品行不好的人知识越多越反动,四个人都要公审了还说这话,一点政治觉悟都没有。

  好在赵林是有备而来,两斤白糖不过是开胃菜,校办工厂才是正餐。

  说是工厂,其实也就三间平房,一间仓库,一间车间,一间办公。什么订单都做,因为不用上税,效益还能维持,不至于欠工资。好多缺钱的学生都会选择在这里干个零工,赚几顿饭钱。

  赵林主动提起这块儿来,老汪的态度果然变的不同,不但让赵林找地方坐下,还允许他把烟拿出来抽。

  这老头估计是从哪听到张全最近的买卖了,眼红人家收益,这才拿捏赵林不放。他当年用一段老城墙戏耍革委会,只为成就自己兴办教育的梦想,现在干的这点儿没脸皮的事儿还真不算什么。赵林说起来算他的门生,不榨点油水出来怎么说的过去。

  赵林的主意也不新鲜,就是让老汪把这几年的高考卷都找出来,再组织老师一起把这上面的题归归类,打散到课本对应的章节里面,然后照虎画猫的出些模拟题,再取个“**密卷”的名字就成了。

  校办工厂缺机器、缺人才、缺订单,但是做这个生意还是绰绰有余的。老汪在教育系统内混了这么多年,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名声好的很。有他当代言人,往其他地区推广再容易不过,说服教育厅当成指定教辅资料都不是不可能,毕竟市面上还没有同类型的东西出现过。

  以现在全国的教育水平来看,这套卷子对学生成绩的提升帮助还是很大的。花一两年时间把省内市场打开做透,找个记者报道一下本省的教育成果,全国热销也不是梦。到时候老汪就是免了所有学生的生活费都可以。

  这么大一个产业就为换张本就该有的通知书,赵林一点也不觉得亏。吃够了因为穷而不能上学的苦,重活一次,总不能只为圆自己的梦,能多帮些同病相怜的人,感觉还是很愉快的。

  顺便还能考验一下老汪的定力,看看他面对那么多钱、那么大诱惑的时候,还能不能保持住自己党性的纯洁。

  这个点子让老汪很满意,不但收下了赵林的两斤白糖,还把抢来的半包烟还给了赵林,再也不说他是祸害了,一点也没查觉赵林包藏的祸心。

  正事说完,老汪又没了正形道“要不过两天让你爸妈来一趟,把事情定下来。正好一起去京城上学,我那大闺女今后就交给你了。要是她回来和我说

  请收藏:https://m.quge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