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84章:诱敌_大魏宫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将军只叫你传来口讯?没有亲笔回书?”

  倒不是不相信自己麾下的骑兵,他只是觉得很奇怪罢了,毕竟按理来说,伍忌应该亲笔写一封回信才对。

  『回信?那也要伍忌认得字啊……』

  赵弘润暗自苦笑了几声。

  是的,堂堂商水军掌兵大将,伍忌颇为勇武,但,由于出身楚国贫寒农户的他,并不识字,就连楚国的文字都难得认得几个,更别说魏国的文字了。

  顺便提及一句,赵弘润写给伍忌的书信,实际上是用楚篆写的。毕竟,就算伍忌认不全几个楚国篆字,但他账内的将军们,他的亲卫们,总会有识字的。

  不过话说回来,倘若换做魏篆的话,恐怕伍忌那帮人就全傻眼了。

  “伍忌将军,还未学会我大魏的篆字么?”司马安可能是瞧出了点端倪,表情怪异地问道。

  “唔……仍在努力掌握当中。”赵弘润挑着好听的话解释道。

  说起来,楚国出身的将领们,除非是贵族出身、否则,很少有机会去学习本国的文字。

  但是在魏国这边,身为一名将领,不要求你有怎样的文采、能写出怎样的文章,但你至少得掌握最基本的常用文字,否则,岂不是连兵法都看不懂?连朝廷送来的文书都看不懂?

  正是考虑到这一点,司马安咂了咂嘴,忍不住说道:“希望其尽快掌握,否则……真不像话。”

  “呵呵。”赵弘润苦笑了两声。

  其实说起来,这话也就是司马安、百里跋、徐殷等宗卫出身的大将军有资格说,事实上在魏国国内,仍然有不少『明明执掌着军队却大字不识』的将官。

  『回国后,要不要弄个军官私塾,教一教那些大字不识的将领们呢?』

  赵弘润暗自想道。

  只可惜,要落实这件事非常困难,毕竟将领们几乎都驻守在边疆,将他们召回大梁,办学一同教授文字,那边防还要不要了?

  想来想去,最稳妥的办法还是先招收一批文学基础不弱的文人,教授他们在赵弘润看来颇为有效的战术,然后再让这些人单独去给边防的将领军教课,前提是武人与文人凑在一起不至于发生矛盾。

  『算了,先应付眼前的事吧。』

  回了回神,赵弘润转头望向司马安,说道:“大将军,再往前,可就是『雒地』了。”

  “唔。”司马安应了一声,神色似乎显得有些失望。

  毕竟到眼下为止,巩、雒两地的羱族与羝族人还未暴露出“背叛”魏国的迹象,而派出去的骑兵,也还未传递回『羯角部落派出先遣骑兵队』的消息,这使得他那『一石三鸟』的计划,除了与商水军汇合以外,其余两个目的都未能达成。

  而就在司马安暗暗遗憾羯角部落并未上当的时候,砀山军骑兵营两位将军之一的季鄢,在赶路途中策马靠近了赵弘润与司马安。

  “殿下,大将军,『他们』回来了。……正如大将军所估计的,羯族人,果真派出了数量不少的骑兵,追赶我军。”

  与同样面露凝重之色的赵弘润对视了一眼,司马安沉声问道:“多久到?”

  “约半日。”

  “……”赵弘润与司马安互望了一眼。

  他们丝毫没有去责怪那些打探消息的骑兵『为何这么迟才将消息送回军中』的意思,毕竟要打探到羯族部落是否派出了先遣的骑兵,就意味着那一队魏军斥候几乎是与羯族先遣骑兵同时启程的。

  对方是一人配三马,而魏军的骑兵斥候却是单人单骑,在这种情况下,能提早半日左右将这个消息传回军中,这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不难猜测,那些斥候为了拉开与羯族先遣骑兵的距离,多半是日夜兼程、不眠不休,拼了命将这宝贵的消息传回砀山军中。

  打?还是不打?

  司马安取出了三川地图,默不作声地注视着地图上的地势。(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quge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