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七十五章 六月_古代农家日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便容忍了齐伯昆占的那一份子。

  赵晤大概也因此而想起杜锦宁了,问道:“要不,我宣杜锦宁进京一趟,看看他在南方的事上有什么好办法?那小子聪明,没准能给咱们出个好主意。”

  “皇上就不怕杜锦宁跟大皇子一样吗?”齐伯昆却不同意。

  他可不想让杜锦宁进京来,跟世家对峙。就杜锦宁那小身板,能跟世家抗衡吗?赵晤这是病急乱投医了。

  担心赵晤坚持已见,他又道:“再说,现在又是一季稻子成熟的季节。听说他现在种的就是新稻种,产量极高,这种时候叫他进京,新稻谷怕是要受影响。”

  赵晤点了点头:“行吧,先不进京。”想了想,他又道,“等稻种收割,下一季的禾苗栽种下去后,朕再宣他进京。”

  想了想杜锦宁要是为了新稻种进京,世家应该不会将矛头指向她,齐伯昆便没有阻拦。到时候,她也要来跟赵晤谈一谈丹书铁券的事,总要进京一趟。

  “明日朕就派工部尚书去润州,看看新稻种的收割情况。”赵晤又道。

  “是。”齐伯昆道。

  想了想,他问道:“陆九渊他们什么时候去日苯?”

  “据鸿胪寺官员来报,说渡边大师的身体还未好,所以继续往后推。”赵晤道。

  本来陆九渊等人打算四五月份气候最好的时候前往日苯的,但临启程前,渡边山野却一下病倒了,休养了一个来月才悄见起色,所以行程就耽搁下来了。

  齐伯昆又跟赵晤商议了一些事,这才退了出去。

  润州,宋庄头等人看着被沉甸甸的稻穗,一个个欣喜若狂。

  不用称量,凭眼睛所见,他们就知道这一季的稻子绝对比去年晚稻的产量还要高。至于有多少,那还得收割的时候称重才知晓。

  近来一段时间,杜锦宁再不像以前那般呆在庄子上了,而是在在城里忙其他事。

  宋庄头跟有经验的几个老农商量了一阵后,便骑了驴子,去了城中寻杜锦宁:“东家,稻谷可以收割了。咱们什么时候开镰?”

  “要等京中来人。”杜锦宁道,“我已写了奏折送去京城了,最多一两日便有人来。你们先准备好。”

  “好嘞。”宋庄头咧开嘴笑,“东家您真是厉害,研究出来的这新稻种,没准能亩产五石。”

  杜锦宁笑道:“希望如此。”

  “要不我们交五成租子吧?”宋庄头又道。

  像这样的产量,而且一年两季,杜锦宁也才收两成租子,这让宋庄头心里不安。

  杜锦宁研究出新稻种,就是整个大宋的庄农人家的大恩人。宋庄头觉得,不说交五成租子,便是交八成,他们也心甘情愿。

  就算交八成,他们的收获也比以前要强。

  “不用。”杜锦宁摇摇头,“多谢宋老爹你的好意,我既跟大家说过交两成,那就两成。”

  “东家真是大好人啊。”宋庄头给杜锦宁发了一张好人卡,千恩万谢地告辞离开了。

  第二日,工部的人就到了润州,仍是吴尚书带着官员过来。随行的,还有一个老熟人金公公。

  请收藏:https://m.quge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