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四十三章 欠你一个人情_古代农家日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昶成为朋友,一起开茶会,那些人怕是受宠若惊,万没有不愿意的道理。

  他们追求的,就是逼格。

  赵昶在润州又住了两天,每日跟陆九渊和苏衡等人在一起谈茶道,谈儒学,如鱼得水,甚是快活。

  杜锦宁而抽时间,跟赵昶、陆九渊三人收上来的文章都看了一遍,讨论后定下了《茶道集》的十几篇文章。

  赵昶那篇文章,除了登在报纸上,自然也会放在《茶道集》的第二篇——杜锦宁本想把它放在第一篇,被赵昶死命按住了。他觉得,第一篇文章无论如何,都应该是杜锦宁的。

  杜锦宁对于这些其实并不在意。不过看到赵昶是个心怀感恩的人,她也挺高兴。

  “我明日一早就回京了。”赵昶望着杜锦宁,满怀感激,“谢谢你给我指点迷津。杜锦宁,你是我这辈子唯一的朋友,也是一辈子的朋友。”

  杜锦宁见他说得甚是真诚,赶紧回以真诚:“能让静王当作朋友,是锦宁的荣幸。”

  两日后,赵昶回京。与他一起同行的,还有苏衡等人。

  回京后,赵昶顾不得天色已晚,洗梳一番便去宫中求见,向赵晤禀报了这次润州之行的经过,以及杜锦宁在农事研究上的情况。

  赵昶出京,赵晤自然是不放心的,不光派暗卫保护他的安全,同时也起到监视作用。

  等赵昶告辞离宫后,赵晤把跟去的暗卫叫来,问详细情况。赵昶在润州的经历他自己都简略说了一遍,暗卫便略过不说,而是详细讲了杜锦宁跟赵昶谈的那一席话。

  这席话,听得赵晤都心潮起伏。

  他都不知道,小小的茶叶,不过是一种品饮的东西而已,竟然还能做出这么一大篇文章。

  他挥挥手让暗卫下去,对吴公公感慨道:“朕又欠了杜锦宁一个人情啊。”

  吴公公对这种事向来不插嘴,只负责微笑。

  赵晤却没放过他,而是问道:“你说,杜锦宁知不知道他的这番话会传到朕的耳里?”

  这一问,吴公公就不得不说话了:“依老奴对杜大人的观察,他是个深思远虑的人。他不会想不到这些,在老奴看来,他是有意而为之。”

  “有意而为?”赵晤想了想,笑了起来,“他倒挺有心机,一席话,卖了朕和静王两个人情。”

  如何对待赵昶,其实他也很为难。

  他倒不想像防贼一样防着赵昶,但就算赵昶自己没有谋反之心,也会有人利用他来陷害和攻击赵晤。所以赵晤不得不防。

  现在杜锦宁一个建议,赵昶找到了对赵晤没有威胁却又于国有益的事情做,这对赵晤来说也是一种解脱。

  吴公公对杜锦宁的印象非常好,自然要帮着她说话:“杜大人要是没心机,当初世家陷害他时,他就已经倒下了。”

  “这倒也是。”赵晤点点头,旋即叹道,“朕身边,就不存在没有心机的人。不过朕不怕他们有心机,朕看的是忠心与否。”

  “皇上圣明。”

  接下来的日子,杜锦宁过得风平浪静,但陆九渊三人却忙得不亦乐乎。

  赵昶回京后不久,《盛世民报》就刊登了赵昶的茶道文章,引起了大家对于茶道的好奇。紧接着,书铺付印的《茶道集》出版。受赵昶那篇文章影响,销量甚好。

  请收藏:https://m.quge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