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四百五十二章 陆九渊来了_古代农家日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这里,他们的来意迟早会弄明白的,唐昭倒也不急,更不会明着打听。

  当然,他不会真的让这三人打白工的,打定主意立时写信给赵良说这话。

  不过,事情没办妥,他也不好夸下海口,遂笑道:“如此的话,那三位随时可以开课。我到时候叫人给三位先生一个排课表,先生们可以根据课表来安排自己的授课时间与形式。我也会让人在书院里给三位先生进行宣传的。”

  陆九渊三人大喜,拱手谢道:“有劳唐教授。”

  又寒暄了几句,唐昭表情古怪地把他们送走。

  他刚回到屋子里还没坐下,斋夫就送来了一个请帖。唐昭打开一看,却是府学学子办诗会的,而倡导者,赫然是祁思煜。

  唐昭摇了摇头,将帖子放到了一边。

  看来那小子,还是不愿意停止折腾啊。

  他对祁思煜并没有太多好感。虽说诗做得好,但为人不够踏实。虽说文人好名,多少大儒学者追求文名、才名,这无可厚非。但追求太过却是失去了做学问的本心。这在唐昭看来,就是本末倒置。

  不过祁思煜是祁元道的孙子,祁元道又是桂省府学的招牌。学风不昌的桂省能招揽到一些有名的学者来讲学,又有一些才子慕名到此求学,皆拜祁元道所赐。再加上祁思煜此举对府学的文风昌盛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唐昭不光不会阻止,还会时常勉励于他。现在祁思煜举办诗会,虽有针对杜锦宁之嫌,但这种正大光明的针对,他还是不好阻止的。

  有竞争,才会有进步。

  现在祁思煜既下了帖子请他做评判,他身为府学教授,定然是要去的,也能防止双方起冲突。

  他问送帖子来的斋夫:“祁思煜还请了哪些人做评判?”

  “王常致和吴勤两位先生。”

  唐昭顿觉诧异:“怎么放着诸多先生不请,却请了这两位先生?”

  这两人都是举人,且也不以诗闻名。王常致是祁元道的弟子,在学问上自然有乃师之风,不以诗文见长;吴勤则在书法上一定造诣。

  不过想一想吴勤也是十分亲近祁元道的,虽没拜祁元道为师,却对他执以师礼,逢年过节很勤快地往祁家跑,唐昭就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

  他冷笑一声,没有再说话。

  唐昭这里收到请帖,杜锦宁等人自然也收到了。

  梁先宽和方少华来找她,举着请帖问道:“咱们去么?”

  齐慕远此时也正跨入房门,闻言看向杜锦宁。

  “去,干嘛不去?”杜锦宁道,“上次没去,这次要是再不去,岂不正中祁思煜的下怀?他正愁没理由抹黑咱们的名声呢。”

  “可是……”梁先宽眉头紧锁,欲言又止。

  杜锦宁此人聪慧过人,才识渊博,但却有两个短板,一个是书法,一个就是诗词。

  书法经过差不多三年的时间勤练,倒是已经挺有模样了,至少在考试的时候不至于让考官挑出刺来。

  可诗词就不一样了。同窗两年多,杜锦宁写的诗如何,梁先宽再了解不过了。她在作诗上似乎就没有天赋。

  不过……

  想起院试时杜锦宁写的那首诗,梁先宽正要开口询问,就听齐慕远道:“你院试那首诗词是妙手偶得之,还是平时藏拙了?”

  “哈哈。”杜锦宁干笑两声,“是妙手偶得之。当时福至心田,灵光一闪,就写了那么一首出来。现在可不敢保证还能写得出一样的好诗词。”

  梁先宽叹了一口气,不过心里却莫名的舒畅许多。这家伙总有一样不擅长的了。要是什么都擅长,什么都比他们强好多,他们都不用活了。

  请收藏:https://m.quge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