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八十四章 农民军崛起_明末之大国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仗可不比从前了,以前有了刀枪剑戟能用上数年。现在如果没有了火药,只需要几天时间,有再多的火枪也是废铁。”

  “说起这火药,我听说化学研究所有了新成果?”朱聿键问道。

  “的确如此,这新火药我们起名叫无烟火药,它射击烟尘小残渣也少,制作工艺简单,而且不怕水。”茅元仪说道。

  朱聿键听得眼前一亮:“这么说可以全面换装了?”

  “还有些问题。”茅元仪说道:“情况并没有这么简单,新的无烟火药用于火炮发射药尚可,但用于燧发枪差了些。这是因为无烟火药的发射威力是黑火药的三倍,火器使用必须承受更大的膛压,火炮多是钢管套接而成强度够高,但是我们的枪管大多数为薄钢板卷曲而成,使用强度就差多了。如果强行使用,很容易出现炸膛的问题。”

  “这么说来,我们的枪管必须改变制造方法,直接利用圆钢钻孔制造了?”朱聿键问道。

  “毕院长曾经提出过这个方案,不过他也说这样做枪管的制造速度会降低到原来的五分之一。我们认为火枪不需要太过追求射程,降低造价提高产量才是第一要务,所以并未同意这个做法。”茅元仪的话非常现实,军队使用的武器,追求的不是武器威力最大化,而是成本、产量和威力的平衡,只要现在还能够全面碾压敌人,就不需要更换更好的武器,毕竟先进就代表着成本高,这是得不偿失的。

  尽管一直都希望自家的武器越来越好,但朱聿键清楚茅元仪的做法也是实情,尤其是在这个各处大战爆发,军费节节攀升的时候,实在不适合给士兵大规模换装新式武器。或者要等到敌人武器足够先进,至少也是此次大战结束之后,再说更新武器的问题吧,朱聿键这么想着。

  唐军正在紧张备战,大有扫清欧洲诸强,为华夏开疆拓土的架势,而在北京的崇祯却在为日渐凋零的国势与屡剿不绝的流贼发愁。本来这几个月的形势有了极大好转,随着满蒙联军退出长城一线,流贼大首领高迎祥被唐军押送京城,被刑部判了个凌迟处死,似乎大明帝国的中兴已经指日可待。

  可是就在今天早上,崇祯又得到了一个坏消息,李自成趁着洪承畴率领主力军入卫京畿的机会,竟然冒着大雪偷袭玉门关,从甘肃再次返回了陕西,而这次回来他的势力却是更加强大了。

  原来在进入甘肃之后,李自成的流贼迅速壮大,打得甘肃一众官军毫无还手之力。这个时候正好赶上洪承畴将山陕兵力抽调一空,根本没有机动部队进入甘肃增援。结果李自成在甘肃如鱼得水,他与漠西蒙古开展互市贸易,又趁机收编了一部分准噶尔部落被唐军打败的散兵游勇,兵力很快达到了七万多人。

  李自成有鉴于当初裹夹百姓作战,人多消耗粮食,作战却无多大作用的弊端,将军中老弱全部裁汰,并精选两万精锐与五千多收编来的蒙古骑兵,组成了一支骑兵劲旅以配合五万步兵主力作战。

  请收藏:https://m.quge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