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89章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二合一)_超级农业强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于这个嘉谷农牧养猪的最大竞争对手,即使是李东亮也不得不表示认同。

  随着养猪的景气度起来了,可以又一次赚得盘满钵满了,但温氏丝毫没有放松扩张的步伐。

  受疫情影响,猪源极度紧缺,各地纷纷出现“抢猪潮”现象。考虑到今年产能扩张面临的压力,及来自行业老二嘉谷农牧的挑战,为稳住行业老大的地位,温氏发内部文件抢购仔猪,不惜对猪苗外购开出5元/头的奖励。

  齐政尤其欣赏温氏股份管理层说的一句话:“从养猪开始到生猪出栏需要五个月的时间,我们不知道生猪市场五个月以后的行情怎么样,所以就必须按计划养猪,不能按行业波动的判断去影响养猪计划。”

  说白了就是——我没能力判断市场趋势,坚持推进产能扩张计划就是了。

  说起来简单,但实施起来,又有几家企业能做到?

  “当然,牧原股份的眼光更不赖!”齐政继续评价道。

  李东亮嘿嘿笑了起来。

  ……

  江右省的安源县。

  亚洲乃至世界最大的单体养猪基地,年出栏百万头生猪的规模,让牧原股份的董事长秦营林目眩神迷。

  规模百万头的养猪场是个什么概念呢?

  养猪基地占地约万亩,猪舍上千栋,猪舍之间道路宽敞,大型运输车辆可自由进出,两边还有绿化带;养殖场两角是两个三层楼高的巨型排污池,如同一座白色大坝拔地而起,长宽各200多米。开着电动车沿着猪场的围墙行一圈,都需整整花费1个半小时……

  大!大得让人窒息!

  秦营林不奢望牧原股份能有一个这样的养猪基地,但他希望此行顺利的话,牧原股份能在这个养猪基地里得到更多的学习机会。

  秦营林是来抱大腿的。

  与温氏、正邦等猪企大多采用的“农户+公司”养殖模式不同,牧原股份与嘉谷农牧一样,采取更“笨重”的“自繁自养”模式。

  这种模式最关键的,就是投资巨大——牧原股份不得不采用融资扩张,负债率长期保持在50%左右,还要承受高额的融资成本。

  但他不是为了钱而来,他最看重的,也不是嘉谷农牧的钱。

  “秦总,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我们公司的首席动物营养学家,我国猪营养研究领域的领军者,陈戴闻教授!”李东亮亲自接待秦营林,并带他了解嘉谷最大的养猪基地。

  秦营林眼前一亮,握着陈戴闻教授的手:“陈教授,久仰久仰!”

  业内谁人不知,嘉谷农牧打造了一支世界级的猪产业人才队伍,从育种研究员、饲料营养师到兽医,无不人才济济。而其中,陈戴闻是最知名的专家之一。

  他为嘉谷农牧构建了生猪生产效率更完善的评价指标;他建立了嘉谷农牧的精细化数据养猪体系;从配种到怀孕、从怀孕到产崽、

  请收藏:https://m.quge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