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四十九章 任官回避制度_从绝代双骄开始穿越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儒家想要恢复周礼,使用分封制,就是因为一旦使用分封制,他们就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

  诸侯时代,是诸子百家的乐土,也是儒家的乐土。现今的儒家,与孔子那个时代已经不同。

  现在的儒家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庞然大物。儒家与墨家并称为当世两大显学,弟子门人无数,势力遍及山东六国。

  而且,儒家不同于其他诸子百家,特别是政治态度之上,与法家依附皇权、道家疏离皇权的政治态度截然不同,儒家追求与皇权的一种合作态度。

  他们要平等!他们也要尊重!

  儒家往往既会执着地向君主权力集团靠拢,希望取得君王的信任,以进入到权力体系中去,参与国家治理的政治活动。

  与此同时,儒家亦会坚持自己的政治原则和价值理想,并不会因此放弃自己的政治主张,一味地取悦于君主,像法家那样完全成为皇权的依附者。

  只不过,这样的诉求,在李玄常看来,这根本就像是又想当婊子又想立贞节牌坊,简直异想天开。

  儒家追求的政治目标是天下有道,仁政,所以,他们的政治思想往往是理想主义的,他们自己设计了一整套理想化的政治价值,并且想用这一套理想化价值规范政治、约束君主。

  就像是宋朝的赵祯和明朝的一些皇帝一样,圣天子垂拱而治,权力由他们掌控,越是懒政,反而名声越好,越是勤政反而骂名不断。

  功劳他们得,黑锅皇帝背。

  这便是后世的儒家。

  法家依附皇权,大秦帝国才会是绝对皇权。

  儒家流派众多,但若想真正发展,便会像君王靠拢,等到他们积蓄了足够的实力,结果就是,盛行于天下的王与士大夫共天下的相对皇权。他们想要君主只是一个模范,而治国理政有他们在。

  事实上,即使到后世,儒家还是输了。

  所谓的礼逐渐散去,唯有法,才能治理天下。

  礼可以作为法的补充,毕竟法理不外乎人情。反过来,礼又是无形的法。两者,是可以相互补充的。

  所以,分封制绝对不会实行,这是在开历史倒车。

  看似是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争论,其实是代表着新旧秩序的交替。

  “诸位爱卿还有何建议?”嬴政扫视殿下群臣,淡淡说道。

  皇帝让李斯解释了这么多,意思已经很明显了,郡县制,势不可挡。

  王绾以及一些大臣,眼中不由得闪过几分黯然之色。

  “启禀父皇,儿臣有奏。”就在此时,李玄常站了出来。

  “扶苏,但说无妨。”嬴政有些意外,难道他又有什么新的想法?

  看到扶苏站出来,王绾等一众大臣眼中又焕发了神采,难道大公子也想恢复分封制?是了,当初给公子启蒙的,便是儒家之人。

  “启禀父王,儿臣认为,在实行郡县制的同时,应一并

  请收藏:https://m.quge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