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11章 他代表的,就是这台手术的极限!_医生:给自己做手术,这很合理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就有闫自强。

  一番研讨后,难度最高、风险最不可控的闫自强将由许秋主刀。

  另外三个,相比之下难度低许多。

  分别由临海一院心外科郑主任,阜外杨晨曦教授,阜外心血管泰斗马勤带队负责。

  如果说,闫自强代表的是小口径人工血管的极限,是这一款新型血管所能驾驭的最危险的那一批病人的上限。

  那么剩下三人,则更加普适。

  不管是病人情况,还是医生的手术水平,都不会太刁钻,属于协和、天坛、301这类大三甲都有主任能驾驭、并且掌握的高精尖手术。

  而非只有许秋能做的,类似于完全颅脑融合分离的全球独苗。

  许秋代表了这款新型血管是否真的可行。

  而郑主任等人的手术结果,则能看出这款产品、这台手术是否能在整个大夏铺展,成为心内科一门真正具有开创意义的崭新手术!

  ……

  初步确定受试者后、手术方案后,临海一院出动四支队伍,分别前往病人的所在地,将病人接回一院。

  很快,四人就住进了心内科的vip病房,开始了术前准备。

  其中闫自强更是重点。

  常规的冠脉造影,确认梗阻部位、程度、范围。

  预计移植血管桥支数、确定手术方案。

  此外,还要估计心肺功能、评估再次手术的危险性。

  初次手术做了几支血管桥、血管桥材料以及移植部位、升主动脉状况,和近期的冠脉造影结果,都将直接决定最终的手术细节。

  当天,闫自强从协和赶来时,许秋腾出时间亲自迎接。

  “许医生!”

  这位老人坐在轮椅上,一下车,就紧紧地握住了许秋的手。

  闫自强的脸色比当时更差了,口唇发绀、说一句话要喘好几口气,显然缺血缺氧已经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了。

  “脚还冷吗?”许秋扶着老人,开口问道。

  这一刻,闫自强眼里闪出泪花。

  他没想到,再次和这位仁医见面,对方说的第一句话,没有什么浮夸的承诺,仅仅是一句平淡的脚还冷吗。

  但就是这句平淡的话语,让他更加确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不冷了,那双棉拖鞋我也带过来了,很暖和。”老人抹了抹眼睛,与许秋仅仅相握。

  这一幕,被闻讯而来的媒体、记者等拍下。

  这张照片也被广泛传播。

  被命名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例小口径人工血管置换手术前,彼此信任的主刀与受术者”

  当年,照片被评选为大夏顶级医学学术期刊《大夏医学杂志》封面论文,成为近些年来少有的,以人物为主题的刊物封面照片。

  不过这都是后话。

  尽管手术还未开始,但,“小口径人工血管第一例人类手术”这个噱头,依旧赚足了眼球。

  国家上面,也有很多人在等待消息。

  药监局、医药器械管理部门、以及审理会,全都翘首以待。

  大批外国媒体,省略了繁琐的申请流程,直接被国家新闻局放行,获得了在临海一院采访的许可证。

  与此同时,两个机密稿件,也悄悄地出现在了各个新闻媒体的草稿箱里,早早地完成了撰写。

  请收藏:https://m.quge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