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76章 外国能行,难道我们就不行?_医生:给自己做手术,这很合理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钱的问题,其实还不是最致命的。

  关键在设备和技术。

  光是制备技术,就包含生物涂层、静电纺丝、组织工程等。

  而将人工血管从理论搬到现实,涉及十几道工序。

  从把种子细胞接种在材料支架,到构建形态与功能,最后植入、脱细胞处理,都需要精密设备、仪器,其中都存在难以突破的技术壁垒。

  包括制备成功后的测试,也需要人工血管加压破裂强度测试仪、特殊拉伸试验机等等。

  这些设备同样被垄断,大夏能拿到的基本是国外淘汰下来的,十多年前的产品。

  一如几十年前一般,现今的大夏科学家、医生学者等,也在诸多封锁的情况下艰苦前行。

  然而即便是十几年前的设备,也是有价无市,目前只有阜外、南开研究所和鄂省血管中心等少数几个地方配备。

  许秋已然完成了初期的理论研究。

  只需要验证三张稿纸上记载的血管制备方案可行性,将那一片划时代的薄膜造出。

  如今万事俱备,他不可能就此放弃。

  “你们的钱,自己留着,我有办法。”

  许秋重复了一句。

  等其他人离开,他拨通了一个电话。

  对面很快传来了杨晨曦的声音,“许同志啊,找我有什么事情吗?”

  背景的杂音中,还有许多精密仪器滴滴滴的声音。

  许秋道:“杨教授,有空来临海看看吗?”

  “近几年可能都抽不出时间了,我们团队现在正在做6.5mm人工血管,估计两年内能应用到临床上。”

  许秋点头。

  果然是在忙这件事……

  国内在人工血管领域走得最远的,其实就是杨晨曦团队了。

  他的科技园,有近亿元的规模,每年工业区都会产出相当大数量的人工血管。

  核心专利是骨科国迈柯维的,而材料等都进行了本土化的“平替”,算是伪国产。

  进口的人工血管大概在四万左右,而伪国产只要一万元。

  不过糟心的是,其中有百分之十七点三,需要缴纳专利费用。

  也就是说,持有专利的迈柯维,哪怕什么都不做,也能从每一根人工血管中拿走近百分之二十的利润!

  这也是为什么说大夏没有真正的国产人工血管。

  杨晨曦团队如今正在尝试推出一款轻进口依赖的、国产程度更深的6.5mm人工血管,如果能成,该技术运用在其他口径上……

  那么,大夏将有机会彻底把8mm以上的中、大人工血管变成真正的国产!

  意义相当深重!

  这也是为什么,杨晨曦一结束名刀大赛,立马就赶回阜外、一头扎进实验室里去了。

  “杨教授,我记得你说过,6.5mm人工血管已经完成了动物实验,现在只要再完善一些细枝末节,就可以尝试进临床了吧?”许秋问道。

  杨晨曦自豪地笑了笑:“没错,怎么样,你要不要来

  请收藏:https://m.quge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