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22章 培养基地建成!临海一院腾飞的起点!_医生:给自己做手术,这很合理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唐云舒索性不想了,乐呵呵地盯着沈华。

  后者硬是慢悠悠地吃了点饭,等到许秋快吃完的时候,才开口说正事。

  “许秋啊,这两天,上边给我打了好几次电话。”

  沈华的上边,那就是国级了。

  “莓国、小日子国、还有骨科国……西方东方,都有大量国家的脑协会向你发出邀请,你有什么打算?”

  在场的人惊讶中带着振奋。

  过去都是大夏费尽心思请世界各地的专家,许秋还是唯一一个能走出国门的脑外科大师。

  而这也是让沈华顾虑的难题。

  大夏讲究个礼尚往来。

  尽管森前田这些名医是拿着报酬来指导的,但他们的确让国内医疗技术的发展少走了一些弯路。

  如今大夏出了个天才,如果拒绝各国的邀请,肯定会落人口实。

  许秋也考虑到了这一层,他思索片刻,道:“临海一院的进修名额,可以给友好国家分配一些。”

  沈华点了点头。

  这个办法好,给与进修名额,从明面上来看,是比一个医生去他们医院做指导手术更有诚意。

  不过……莓国这些国家冠冕堂皇邀请,实际上是打算把许秋留在海外。

  山不过去,让他们过来,可以完美规避人才流失的风险。

  “好,那就这么决定了!”

  沈华解决了一件心事,紧锁的眉头很快就舒展开了。

  ……

  隆隆隆——

  尘土飞扬之中,挖土机在临海一院后方的空置地带奔忙不息。

  就连王晟德也低估了这场手术带来的影响力。

  白云省第一书记助理,临海市市长,还有省卫健委、卫生局的领导都来了,戴着红色安全帽,叉着腰视察工作。

  不久后,一个由白云省赠送的招牌挂了起来。

  “临海市第一医院脑外科人才培养基地”

  初看之下,已经有天坛脑外科中心的感觉了。

  甚至,因为临海一院还有来自全球各国的医生进修,从“提升国际影响力”的角度来看,这里反而比天坛中心还要更有资格。

  当然两者之间的差距依旧大。

  天坛中心耗资十几个亿,光是病区、科室就有十七个,主任医师也多达二十人。

  临海一院这还是匆匆搭建起来的,花了几百万而已,科研设备、医疗仪器等都是凑出来的,脑外科的主任医师也只有三位。

  肯定没法和天坛中心比,但临海一院有不可替代的优势——颅脑分离手术的技术壁垒,以及衍生的无数突破难关的经验积累!

  两周后。

  像模像样的培养基地拔地而起。

  以许秋为核心,首批建立四个教学方向。

  颅脑分离手术中心,由许秋负责。

  另外三个,分别是脊髓脊柱病区、烟雾病诊断与治疗、颅脑肿瘤病区,由脑外科蔺主任在内的三位主任负责。

  当然,这三个方向同样是许秋的强项,三位主任统辖的同时,他也会参与指导。

  

  请收藏:https://m.quge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