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八十七章 何求生为_天师府小道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曹友闻认为阳平关擂鼓台一带地势平坦,有利于蒙古骑兵进攻,而不利于我方步兵防守,强烈建议扼守仙人关,威胁蒙军后方。

  赵彦呐不听......

  一天七道令牌迫使曹友闻回防阳平关。

  这令牌传来曹友闻脸色十分难看。

  一天七道令牌,宋朝自建国以来只有两个人受此胁迫。

  一个是他,另外一个便是已故三师伯的学生,岳飞。

  这可不是好兆头。

  正是这焦头烂额门外来报他师伯回来了,他大喜:“快请。”

  只是陶弘景一进来便是脸色苍白,浑身滚烫。

  曹友闻伸手触碰立马发出滋滋滋声将他手上烫出一个血泡,他瞬间脸色凝重:“师伯,您......”

  嘘。

  陶弘景示意曹友闻别多嘴,随后将旁人支走后陶弘景一脸严肃将大致情况说了声。

  一为巴蜀被封天绝地屏障罩住成了与世隔绝般的

  二为自己中了凤囚凰实力大大受损。

  曹友闻哑然张嘴呆在那听着。

  等陶弘景说完他陷入沉思联想到武休关失守......

  聪慧如他郑重问道:“川蜀已成死局?”

  “你怕嘛?”

  曹友闻摇摇头:“我入书院之时老师便问我,若有一天上阵杀敌必死无疑还去否,我答老师去也。”

  “我立志杀敌报国,今若战死,义也,何求生为!”

  “好。”陶弘景同样也抱着这个觉悟回到曹友闻身边,有他师侄这一番痛快话,何求生为。

  只是……

  “师伯您不一样。”陶弘景拍着他肩膀:“没什么不一样,师伯与你一样,于今日之局,师伯生死已经置之度外。”

  曹友闻钦佩之色油然而生,他退后一步郑重一拜:“能有师伯同生共死,何求生为。”

  二人抱紧随后哈哈大笑。

  紧接着曹友闻将经过详细与陶弘景说了一番。

  陶弘景听的神情严肃。

  姓赵,自然就是皇亲国戚。

  曹友闻点点头:“这赵彦呐可是皇帝任命蜀口统帅,川蜀五十四州皆要听其调度,师侄自然也不例外。”

  大权不旁落,自古以来便是帝王根深蒂固手段之一。

  陶弘景自然明白曹友闻处境。

  听了这赵彦呐调令,便要将自己和川蜀百姓丢入万劫不复之地。

  不听这调令,曹友闻一派南阳书院的都要被疏远排挤,而且违抗军令他曹友闻全家铁定要全部陪葬。

  这两难抉择曹友闻自然是想让陶弘景给他出个主意破局。

  破局方法也简单。

  “有闻,当下最该做的,便是宰了这姓赵的在川蜀自立为王。”

  曹友闻一听双腿发软:“您这是要謀逆啊.....”

  嗐。

  陶弘景白了他一眼:

  没那么严重。

  “我若是谋反,输了全家老小,老师兄弟肯定也逃不脱干系,就算成功了,那孟珙几人如何?”

  拉他们一起造反。

  什么?

  还拉他们一起造反?

  曹友闻只觉得背后一身冷汗:“然后一起内讧,给蒙古人可乘之机?”

  荒谬,实在是荒谬。

  对于这个主意曹友闻满身胆都不够吓的。

  陶弘景瞧见曹友闻这样子哈哈一笑。

  “有闻呐,你知道为何你老师要请我来坐镇巴蜀?”

  “因为您强。”曹友闻有些心不在焉。

  呵。

  陶弘景发出一声冷笑,知道还是被他师侄看轻了,他随即站好大声郎朗到:

  “陶弘景,字通明。十岁时便精通《神仙传》,每日研读此书不分昼夜,废寝忘食。立下了修身养生的志向。20岁下山,便做了帝王的伴读,朝中的大小事务,大多须要由我定夺。”

  请收藏:https://m.quge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