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68章 魏晋漫谈_我是大明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伐。也并非姜维是傻瓜,而是在利用打仗,为蜀汉军事集团争取利益。一旦出现败绩,文人集团便回拖后腿,最后导致刘禅举国而降。

  还有孙吴的各种派系斗争、权位之争,比正面战场更加可怕。当年被孙策杀服的吴地豪门,也已经恢复实力,孙权的弑杀并不仅仅是昏庸,而是不得不杀,杀鸡儆猴!

  曹操、刘备、孙权死后,确立九品中正制的晋国司马氏,已经成了天下士族豪门的代表。不管是蜀汉,还是东吴,世家豪族都是心向司马家的,恨不得晋**队早点把自己的主子给灭了,他们好翻身做土皇帝。

  三国归晋,并非只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政治和用人制度的胜利。同时,也为两晋南北朝的混乱埋下诱因,世家治国这种畸形政局,一直到隋唐科举制度兴起,才慢慢被压制削弱,直到五代两宋才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魏晋漫谈》的第二、第三集,季望舒整整用了两集的时间,来分析讲述三国灭亡的内因,到第四集才开始讲两晋南北朝。

  普通观众最熟悉的就是三国,季望舒算是找准了他们的g点,一个个听得兴趣盎然。甚至连明月夜、秦舞阳这样的历史作家,都专门花时间来听课,这些内容他们可以用在小说里面。

  季望舒回北京后,除了创作剧本和分镜头,剩下的时间就是撰写讲稿和录制《百家讲坛》。差不多一个星期录两天,每次两集,刚好够一周的播出内容。

  《魏晋漫谈》第一集收视率%,不高也不低,算是基本完成收视任务;第二集收视率%,稳中有升,效果喜人;第三集收视率猛增至%,这已经接近《百家讲坛》栏目的历史最高收视率。

  两个字:火了!

  之所以收视率那么高,就是因为季望舒在第二、三集讲三国。而且是不一样的三国,他不关注战争场面,也不谈谋士的神算妙计,而是选择了普通观众不熟悉的角度。

  这些东西,专业的历史学者是知道的,并不算太新奇玩意儿。但普通人不明白啊,一看季望舒的节目,顿时生出一种:我草,原来如此的感觉。

  三集《魏晋漫谈》播出后,追捧者把季望舒吹上了天,认为他的历史功底深厚到了可以当名校教授的地步。自来水粉丝们,把他的讲课视频各种转发,不仅贴吧、网站和论坛随处可见,就连微博和朋友圈都在转。

  有人捧就有人黑,不乏专家和网友跳出来,指责季望舒哗众取宠。认为他太过于强调政治力量,夸大九品中正制的影响,而无视当时各国的经济和军事力量。

  甚至有个二本大学的历史教授,专门写了篇评论文章,题目叫《魏晋与吴蜀两国的经济军事差距——驳季望舒的政治决胜轮》。

  不愧是历史教授的文章,写得数据详实、论证完美,一出来就被季望舒的黑粉当做有力武器,甚至还发到季望舒的贴吧去打脸。

  尔庄比较倾向于季望舒的观点,他利用课余时间,也写了篇反驳文章。大概意思是说,曹魏和司马晋打仗可以输,输十次输百次都输得起。这里面当然有经济和人口的因素,但却不是绝对的。吴蜀两国到了后期,就算是经济挺得住,但只要打一两次大败仗,基本上就是灭国的下场,因为他们内部到处是投降派。

  《魏晋漫谈》仍旧在热播中,无数三国迷和历史迷都卷进来,围绕着这个节目展开讨论,网络论战甚至比电视节目还热闹。

  请收藏:https://m.quge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