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0章 失传已久的柴窑_重生之都市捡漏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非全都是卖古董的,杂七杂八的东西有很多,比如草药、衣服,鞋子,玩具之类的。

  “看什么呢?”

  周芷晴突然看到陈三顺,发现他一直盯着两边的地摊看,好像在找什么似的。

  “习惯了,一看到地摊,就总觉得里面可能有宝物。”

  陈三顺苦笑道。

  “好吧,那我们就在前面一家烧烤店吧,这家烧烤店人并不是很多,看上去地方也宽,挺舒服的样子。”

  周芷晴指了指十几米远的一家烧烤店,店面外面搭着长长的大棚,足有三十多米,桌位比较多,环境貌似挺不错。

  “行,那就去他那吧。”

  陈三顺无所谓,哪里吃都一样。

  周芷晴点了点头,跟着周芷晴走了过去,不过在临近那家烧烤店的时候,陈三顺突然有站住了脚步,因为这里有个地摊,上面的东西,非常吸引他。

  这地摊上摆着不少瓷器,但都是小瓷器,比如小花瓶,碗,以及盘子。

  其中,一个盘子有些特别。

  这盘子天青色,表面如镜,非常单薄。

  他急忙蹲下,一把将盘子抓在手中,然后轻轻弹了一下,盘子立刻发出了一声脆响,声如磬,外表滋润,包浆光滑,有一些细纹,看上去非常精美,陈三顺看了一眼,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芷晴,稍等片刻,我想看看这个盘子。”

  陈三顺道。

  “好。”

  周芷晴也不着急,吃烧烤不是正餐,只是当成宵夜而已,现在时间还早,不着急,她本来是打算点了菜之后,一边聊天,一边吃,慢慢来。

  就这样,陈三顺看了五分钟,最后他才确定下来,这就是传说中的柴窑瓷器。

  柴窑,是五代十国皇帝周世宗柴荣的御窑。据记载,柴窑创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初年。

  明代曹昭在洪武年间撰写,明中期由王佐增补的《格古要论》,记载有:“柴窑出北地世传柴世宗时烧者,故谓之,柴窑天青色,滋润细媚,有细纹,多足麄黄土,近世少见。”

  可见,柴窑是多么珍贵,已经失传已久,据了解,当年严嵩父子,就是倾全国之力,寻找柴窑,最后只能找到几个,可以看得出来,到了明朝以后,柴窑几乎是绝迹了,而且,大多数还是宋代的仿制品,目前存世量就那几十个,可见其珍贵程度有多高。

  可以跟汝窑相提并论了,同等珍贵。

  所以,这盘子如果真确定是柴窑,那陈三顺就算是捡了个大漏,几百上千万肯定是有的,甚至更多。

  柴窑是五代后周显德初年所烧,出自当时的河-南郑-州,五代时期,郑-州辖管城、新郑、荥阳等7县。那里本来就适合做陶器,又因为当时世宗姓柴,故名。

  当时亦称御窑,从宋朝开始改称柴窑。其瓷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滋润细媚有细纹,制精色异。

  为古来诸窑之冠,

  请收藏:https://m.quge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