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8.第七十八章分流_明末皇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帝位向满清顺治皇帝称臣……

  李自成于六月初渡过黄河返回西安,在固关安排大将马重禧死守,大同、阳和留下制将军张天琳,长治地区留下大将刘忠,保德留下降将唐通,临汾还有绵侯袁宗第万余精锐屯兵挂甲庄,企图留守山西重兵抵挡满清大军东进。

  七月初清军经过近两个月的休整后,大规模集军西进,李自成弃西安,经蓝田,商州,败走武关……

  降顺的原大同总兵蒋襄随即投降满清。

  七月中旬,各地逃亡南京的百姓已达四十余万,短短两个月,流民数陡增近二十万,可见多尔衮的剃发令对于百姓的冲击何其巨大,不过流民爆增已经远超朱慈炯的预料,光靠江心洲八卦洲安置已然不现实,不得已朱慈炯只能将原定于明年军事力量初见成效,可以震慑朝堂之时才准备实施的计划提前。

  此项计划名为‘第一次工业革命’,而这所谓的工业革命第一步就是炼钢!

  对于最近几个月新近南下差不多二十五万百姓,朱慈炯下令要求苗宣进行第二次大幅度征兵,征兵对象面向流民中所有二十至三十五岁自愿入伍的精壮男子,不过这自愿等于没说,广大流民百姓得知军田制度以及当兵之后能得到的待遇以后,挖空心思都想参军,虚报年龄想要入伍的多不胜数,想要仔细甄别简直就是白费力气。

  苗宣无奈只有提高体能要求,即便如此,五天的征兵期一过,新招入伍的兵勇依旧达到三万,加上原本三军已有的三万官兵,常规三军的规模已达六万,远远超过四万五的编制,不过如此一来朱慈炯直属的近卫、禁卫两军编制倒是正好得到补充得以满员。

  大征兵结束后,朱慈炯留下能够保证枪厂和弹药厂,以及维持造枪铸炮钢材来源的铁厂的基本人员后,分批次将近二十五万流民迁移至南京城南的梅山,营建民居砖瓦厂以及铁厂和矿场。

  梅山铁矿在后世年采铁矿总量超过四百万吨,精铁矿超过一百五十万吨,当然这主要归功于现代工业化采矿设备,要想在如今这个时代达到这样的规模不现实,但朱慈炯没有设备可是有人!还是初期建设时只需管饱饭就几乎没有什么消耗的免费劳动力,他不要求年达四百万吨,十万吨总没问题吧。

  让几十万人脱产成为工人,以江南的粮赋来说,并不存在任何压力,初期营建的除了铁厂和矿场以外,民居、食堂、学校等等设施基本都是了流民生存而建,流民就算想产生怨言都不太可能。

  当这些基础设施全部兴建完成,第一批成为矿场或是铁厂工人的百姓,最低每个月都能领取一两银子的工资,不要小看一两银子的购买力,如今一亩良田不过四两银子,太平时节一两银子能买两石米粮,养活一家五口绰绰有余,不过到了那个时候朱慈炯已算仁至义尽,活命的口粮也不会继续免费提供,而需要工人自行解决,购买还是开垦荒地自己决定,这必然也能带动周边商业的发展。

  另外铁厂矿场作为朱慈炯眼里的第一个国有企业,其工人是不需要缴纳赋税的,他们的赋税完全由练造出来的矿石和钢铁冲抵。

  喜欢明末皇太子请大家收藏:明末皇太子20更新速度最快。

  请收藏:https://m.quge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