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25.第五百二十五章内阁(1)_明末皇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改变,至少不会再如天启、崇祯两朝那么敌对,毕竟史可法非常清楚,唯有内廷、外朝同心协力,才能保证大明开启圣武盛世,一如当年的张太岳和冯保……

  除了这些大事以外,内阁千头万绪的小事一样多不胜数,大明最忙的一届内阁,这可是百官封的,因为天子能说出这番话,史可法多少有点感动,他也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例如土改,论重要性远在盐改、矿改之上,也知道这是天子筹算很久,势必也要施行的一项大政!

  但史可法最担心的就是天子一时心急,强令内阁将土改尽快提上日程,然后要求内阁在几个月半年内完成大明境内的土改大政,好在只是虚惊一场,三年时间,可供操作安排的时间绰绰有余,可见天子对于土改也是极其谨慎,不容半点差错的。

  对于官制改革,这种事情涉及全天下的官员,圈子虽然大到无边,可并不牵扯太大的利益,虽然很麻烦但实际任务量也不算太重,无非就是改换名目核对官员名录耗费时日久一点罢了,这种事史可法若是放下手头上的事务,他有信心在一个月尽数完成!

  “圣武朝的内阁仅仅只有五位,是不是少了一点?”朱慈炯皱眉想了想,大明内阁一般由四五位大臣组成,不过也并非绝对,比如成祖朝的内阁最多时便是由七位阁臣组成,神宗朝初期,内阁更是仅有张居正一人,如今圣武朝内阁一直都是五人,马世英与王铎两人一人被罢官一人自请致仕以后,替补入阁的二陈,也仅仅只是将内阁补充到了五人,似乎成了一种定制。

  但是朱慈炯很清楚内阁的工作量有多繁重,以前可以说是为了考量文官的政事能力,可这么长时间过去以后,内阁将他交代的事情办的还算的上是尽心尽力,朱慈炯多多少少对文官集团的印象有所改观。

  这种改观并不是说朱慈炯完全认可了儒家文臣的办事能力,在朱慈炯的眼里,儒家文臣就是驴子,不抽不走的典型,时不时还要让这头驴知道,如果不卖力的拉磨,很有可能就要面临卸磨杀驴的下场。

  但是,圣武朝内阁有一个无法忽视的问题就是年龄,高弘图今年已经六十有四,身兼财政部、税务部两部大权,还要做好内阁的部分统筹工作,精力难免不济,姜曰广仅比高弘图小一岁,也已六十三岁高龄,陈子壮五十一,史可法四十有六,陈邦彦最小也已四十四……

  高、姜二人用不了几年必然致仕,余下的三人都是年富力强,如果不出意外还能掌控朝政大局起码二十年,于是现在至少有两个问题摆在朱慈炯的眼前。

  一个是三位年纪还算不老的阁臣如果把持朝政太多年,会不会对大明未来的政局产生不利的影响,毕竟要让新学人才脱颖而出,甚至攀上部阁高位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这段期间内能产生影响的地方有很多,比如门徒遍地结党营私,比如树大根深以权谋私,这种现象在舆论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都无法避免,匡论是如今这个时代……

  天眼毕竟不是万能的,朱慈炯也不打算让天眼成为锦衣卫那样恐怖的密谍组织,那样的社会影响太过于恶劣,哪有什么别的方法可以有效遏制呢?朱慈炯想来想去唯有体制二字……

  喜欢明末皇太子请大家收藏:明末皇太子20更新速度最快。

  请收藏:https://m.quge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