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20章 货币稳定_重生吕布一统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还贷款干什么?恰恰就是因为穷。才要靠贷款来打经济翻身仗。

  贫困,这就是受贷者的天然资格!贷款,目的就是要扶助穷人!可惜某个国度的官办银行见利忘义,忘却了设立银行的一个重要意义。

  王莽的“赊贷”带有赈济色彩。实在还不上款,就会“弃责”。由政府来买单。而后世的官办银行所乐于做的,却不是扶贫、是“扶富”,最愿意贷给开发商。所谓的抵押物,大多都是扯淡,是一些经过“膨化包装”的低质资产或根本就是虚无。就这样,银行宁肯让大宗贷款变成呆账坏账,也不肯洒一点点雨露给嗷嗷待哺的穷人,以此而观,某些朝代的官府连王莽都不如!

  王莽执政时期贯彻了他的赊贷政策,大力开展了信用贷款业务,让没钱的老百姓都得到了实惠,能够借用官府的钱来发展生产,可惜由于王莽在货币改制上的混乱做法,使得他在赊贷上的良苦用心,全部落空,值得吕布引以为戒。

  王莽执政以后,在八年时间里,竟然进行了四次币制改革。每次所谓的改革,都是以小换大,以轻换重,实际上是用劣币换良币,非要把老百姓手头那点钱弄到国库里来不可。

  他还没当上皇帝的前两年,就开始了第一次币制改革。

  这次改革,王莽自称依据的是“子母相权论”,说是为了给人民带来方便的。

  改革是以“五铢钱”做基准,新发行了几种“大钱”:一、大泉,重12铢,每枚值五十钱(学名“大泉五十”);二、契刀,每枚值五百钱(学名“契刀五百”);三、金错刀,每枚值五千钱(学名“一刀平五千”)。

  这后面的两种“刀”,已经不是通行的方孔圆钱了,但也不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刀币,而是一种全新的钱形,有点像现代的门钥匙。

  其中的金错刀,形制独特,堪称“钱绝”。在刀环上,有“一刀”两字凹进去(阴文),字上镀有黄金。因为古代的镀金不叫镀金,叫“错”,故而得名“金错刀”。这把小刀的重量约20—40克,铸工精美,是为历代收藏家所看重的稀罕物儿。

  随着新币的推出,王莽还有配套措施,他下令今后黄金国有,凡是私人不得收藏黄金,政府用两把金错刀兑换民间一斤黄金。

  一枚新币就要换老百姓那么多五铢钱,这不是搜刮民财是什么?两把金错刀,用的黄金少到几乎可以不计,就要换人家的一斤黄金,这就更等于明抢了!而且黄金收上来以后,有很多还没给人家及时兑换金错刀,后来干脆赖了账。这已经不是政府在金融上与民间博弈,而是政府动用政治权力巧取豪夺了。

  自从新币发行后,王莽就规定,今后钱不能再叫钱了,应该叫泉。

  两年后,也就是王莽当上皇帝的那一年

  请收藏:https://m.quge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