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三十二章:农民呀,农民_乡野风情:旮旯村的风流事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可是随着国企的改革,许多农民子弟,不仅买户口甩了几万,进工厂还要交几千到几万的所谓押金,到头来,他们又首批下岗,回到了从前,买的户口没有用,有的押金也要不回来,几万块钱,白白的打了水漂。

  农民呀,农民,从积极的意义上说,这是中国农民为改革开放做出了贡献,也是中国农民为社会变革付出的代价。

  那时候的农村人要混出来,只有二条路,一条是上学,一条是当兵提干,这两条路都是很难走的呀。

  上大学,千军万马挤着高考那一根独木桥,能够通过的,那是凤毛麟角。据统计,二郎山乡有人口4万人,恢复高考制度二十年,每年考上本科的也就一二个人,常常是几个乡关一个农村普通高中,几百个高中应届和复读生,榜上有名的也就是几个人的事情,遇到不好的年景,一个也没有,俗称被剃了光头。是不是农民的孩子特别的苯呢,不是的,因为城市的人和农村的人拥有的资源不平等,文化资源、师资的资源、人脉资源-->>都大相庭径,当兵提干,在某种程度上比高考还难,旮旯村几乎每年都有验上兵的,走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是豪情万丈,可是归来时都是空空的行囊。高山上的一颗草,就比平地上的一颗大树高。二柱子这样家庭背景,想混出一个人样子来,注定了他要比常人付出得更多的艰辛和汗水。好在他赶上了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时代,给他提供了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公平竞争背景。

  顶点小说

  请收藏:https://m.quge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