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零二章 不寒而栗_乱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顺,亦天壤有别。

  拿“关恭合流”来说,其实并不是平等的合作,也不是文祥曾经幻想过的“互补有无”。实在是“恭”合于“关”,“恭”变成“关”的一部分。

  “恭系”的人物,作为个人,有本事、有能力,愿意合于“关系”的,关卓凡无任欢迎,不但继续委以重任,信用之专,甚至比在“恭系”的时候,犹有过之,譬如许庚身、曹毓瑛,以及自己。

  但是,“恭系”作为一个整体,却是不允许继续存在下去的;“恭系”的首领——恭亲王本人,更加不允许继续留在枢府之内。

  这一层,刚开始的时候,文祥还看不大清楚,但是,愈到后来,愈是分明。

  关卓凡一点点、一步步,将“恭系”分化、瓦解,将恭系的地盘,一块又一块,拿了过去,将“恭系”的人,一个又一个,从原来的地盘上,或者“俘虏”了过去,或者驱逐了出去,整个“恭系”,被他一口又一口地吃了下去,恭亲王本人,也终于被彻彻底底的赶出了政府!

  虽然不情愿,但形势比人强,文祥最终也接受了这个现实。他也承认,一山不容二虎;也承认,对于国家而言,关卓凡是比恭王更好的选择;也承认,如果关卓凡秉持两红旗的“中庸”的政治原则,很多事情就办不下来,譬如,改革八旗,改土归流,等等。

  可是,今天的情形,让文祥觉得,关卓凡对待恭王,未免“狂飙突进”的太过分了!

  文祥晓得,在嗣皇帝的人选上,“上头”和关卓凡,绝不会属意载澄和载滢——因为他们是恭王的儿子,把载澄、载滢拎出来,就是走一个过场。

  同时,关卓凡也绝不会不晓得恭王对于“嗣皇帝”避之唯恐不及的本意。

  既如此,虽然过场不能不走,但如果肯与人为善的话,以关卓凡之能,怎么可能想不出更妥当的法子,体体面面的走这个过场?为什么一定要把恭王夫妇逼入如此难堪而屈辱的境地中?!

  恭王、关卓凡之间,虽然曾有龃龉,但恭王毕竟是有大功于国家的人,何况,两人还是事实上的翁婿关系!何至于勘磨至此?

  较之载漪出局之轻松、体面——他还是“罪余之子”呢,就更加叫人替恭王不平了!

  文祥暗暗的吐出了一口长气。

  可是——

  什么才是“更妥当”的法子呢?

  文祥的脑子,转了又转,一时之间,却是计无所出。

  他不由得苦笑了。

  还有,也是更重要的,既然不愿意立载澄、载滢,载治、载漪两个,又没有二次承继的资格,那么,难道真的要到仁宗一系之外去找嗣皇帝?

  这可是下下之策中的下下之策啊!

  如是,宣宗一系、仁宗一系,一定不会赞成。反对的力度会去到何等的程度,目下,包括当事人自个儿——宣宗一系、仁宗

  请收藏:https://m.quge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