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二五章 密电_乱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他能够完整、彻底、不受掣肘地贯彻自己的观点、推行自己的政策的一个年份,对法作战,需要中国调动所有的资源,全力以赴。因此,1868年,是最适合的一个时间点。”

  “我理解,亲王殿下的潜台词是:过了1868年,他对政府的掌控力,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减弱。”

  “这个可能性,似乎同中国那位年少的皇帝陛下有一定的关联。”

  “皇帝陛下眼下还是一个学生,他现阶段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文化知识。不过。按照中国政治的惯例,在皇帝陛下亲政前的两、三年。他就要正式开始学习政务,了解政府的运作,并尝试着做出自己的判断。”

  “到了亲政前的一、两年,他的政务学习,就要进入实习的阶段了。”

  “在这段时间内,皇帝陛下除了要阅读政府文件,还要参加政府最高行政机构――‘军机处’的例行会议,会议由摄政的两位皇太后主持,皇帝陛下算是‘列席’。理论上,因为皇帝陛下只是一个实习生,并没有对相关事务的决定权,但是,如果他在会议上发表了和首相、部长不一致的意见,考虑到中国政治的传统和现实,局面就会变得非常尴尬了。”

  “在政府最高行政会议上,发表和政府首脑相反的意见,这本来不是一个实习生皇帝应该做的事情,但私下底,北京的外交官们,普遍的看法是,这位皇帝陛下,很可能会做出类似的行为。”

  “皇帝陛下是一位著名的保守派。譬如,在外交公使觐见皇帝陛下的礼仪风波中,内部流传的消息是,皇帝陛下坚持认为,我们应该对他行跪拜和磕头的礼仪――就像中国的大臣觐见他的时候那样。”

  “轩亲王殿下主张接受国际通行的礼仪原则,皇帝陛下的母亲、摄政的皇太后,皇帝陛下的叔叔、政府的第二号人物恭亲王,以及最重要的部长和省长们,都表示可以接受这样的安排,唯独皇帝陛下例外。”

  “我们很难理解,为什么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会比他的母亲、叔叔都更加保守?”

  “这也许同皇帝陛下接受的传统教育有关,可是,为什么中国在进行大规模的改革的同时,最高领导人还在接受最传统的教育?”

  “我曾经就这个问题请教过轩亲王殿下,他沉默了好一会儿,才说,帝国太大了,传统太深厚了,短时间内,他无法对所有的领域都施加足够的影响。”

  “皇帝的教育,大约就属于这样的领域。”

  “有趣的是,亲王殿下本人,名义上也是皇帝陛下的老师之一。遗憾的是,他似乎已经被某种力量,排除在这个圈子之外了――他已经很久没有为皇帝陛下上过课了。在他接受这个职务的早期,皇帝陛下的几个老师里面,亲王殿下的排名,也几乎位

  请收藏:https://m.quge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