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7章 活在汴京_知否从蒙童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五个炊饼。

  卫辰每次收功后都跟饿死鬼投胎似的,眨眼间就以风卷残云之势,将桌上的吃食扫了个片甲不留。

  “慢点吃,别噎着。”

  庄钧笑得开怀,赶紧又叫上了一笼馒头,这才将将填饱卫辰的肚子。

  “承蒙关照,二十二文,客官头一次来,掌柜的说了,给算二十文。”伙计摊开一只手掌,依旧笑容可掬。

  正剔着牙的庄钧摆摆手,示意自己没钱,让小二找卫辰要去。

  小二转过头来,看到面相稚嫩的卫辰,心里有几分忐忑。

  见卫辰爽快地从腰间摸出二十枚铜板,小二这才松了口气,重新绽放出满面的笑容:“多谢公子关照,二位后会有期。”

  回去的路上,已是朝阳高挂,街面上热闹多了。

  欢门下的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牵着骆驼的西域商贾,有摇着折扇的风流书生,有沿街叫卖的小商小贩,有乘坐轿子的大家卷属,有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有围听评曲的街巷闲人……

  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尽皆汇集于这汴京城的街道上,卫辰望着这一幕太平盛世的繁华胜景,情不自禁。

  “这就是天下第一城的风采啊!”

  吃完早饭,卫辰和庄钧并没有直接去盛家,而是回了自己那处二进的院子。

  他们千里迢迢而来,于情于理也该休养一阵,先适应适应汴京的水土气候再说,这不是摆架子,而是符合庄钧身份的必要之举。

  盛纮混迹官场多年,自然深谙此中道理,除了每日派人上门送礼问候之外,没有一句催促庄钧去盛家讲课的话。

  至于卫辰,这几日就是和盛家兄弟两个在汴京到处转转看看,但没个本地人带着,总感觉少了点意思。

  “要是仲怀在就好了。”卫辰想到好友顾廷烨,不禁叹了口气。

  他们在江宁参加岁试期间,顾廷烨就料理好了白老爷子留下的产业,自行回了汴京。

  可四月份的时候,顾廷烨和家里闹了别扭,负气离家出走,一个人跑到江西的白鹿洞书院求学去了,刚好与进京的卫辰一行人擦肩而过。

  否则,若是几人能在汴京相聚,顾廷烨这个汴京城有名的顽主,定会是个顶好的游玩向导。

  来到汴京半个月后,调理好身体的庄钧终于决定正式开课,卫辰也结束了悠哉的闲逛生活。

  一大清早,晨练过后,吃完早饭,庄钧骑上毛驴,卫辰在前面牵着,师徒俩径直朝积英巷深处的盛府而去。

  盛府大门敞开,盛纮领着两个儿子一起候在门外,看见庄钧到来,盛纮便让儿子们朝庄钧行大礼参拜。

  礼毕之后,盛纮见庄钧点头,便喜滋滋地领着庄钧朝着早已收拾好的家塾而去。

  自从盛长枫在卫辰的督促下浪子回头,考过县试之后,盛纮对庄钧的教学能力就愈发有信心了——门下一个弟子都这么厉害,何况是庄钧本人呢?

  如此好的师资力量自然不能浪费,于是盛纮事先恭敬地与庄钧商量了一番,除了盛长柏和盛长枫以外,盛家几个女孩也通通可以过来旁听,当然,最小的老七除外。

  一行人去家塾的路上,盛长柏默默走到卫辰身边,低语道:“兴云,今日除了我家几个妹妹,齐国公家的小公爷也会过来旁听。”

  卫辰几乎是下意识地开口问道:“小公爷,可是齐衡齐元若?”

  盛长柏微微一怔:“怎么,兴云也听过这位小公爷的名头?”

  “略有耳闻,略有耳闻。”卫辰打了个哈哈,心中已然生出强烈的兴趣。

  我倒要看看,这迷得盛家女儿们神魂颠倒的汴京第一美男子,到底长得有多俊!

  请收藏:https://m.quge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